1)第871章 型号井喷期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惊喜,那确实是很惊喜。

  但涡扇10早在大概三年前就进行过空中台测试。

  至于这架760号试验平台,只有等后面的新型号才能用上了。

  所以,常浩南在黄炳辛的带领下在飞机周围看了看,便准备离开。

  “不到机舱里面去看看?”

  后者询问道。

  常浩南犹豫了一下:

  “算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现在还是先去开定型鉴定工作会吧……”

  阎良作为华夏唯一的国家级鉴定试飞机构,所有涉及到航空的产品,都需要到这里至少过一遍流程。

  前些年项目少的时候还好,最近随着航空工业系统整出来的活越来越多,各种设施设备的排期就变得有些紧张。

  甚至包括会议室。

  有时候甚至一天要排三场。

  因此,最好还是不要耽误时间。

  ……

  虽然航空兵部队和航空工业系统之间的历史和现实关系颇为复杂,但至少在项目层面上,双方仍然分别是甲方和乙方的身份。

  而设计定型鉴定,其实说穿了,就相当于甲方对乙方产品的性能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以验证其是否具备当初立项时所承诺的性能。

  干过乙方的都知道,在把成品交给甲方之前,自己肯定都是要先按照同等标准,甚至更严格的标准先测一遍的。

  涡扇10也是同理。

  所以,定型鉴定过程涉及到的科目,其实在研发过程中基本都已经做过。

  只不过这一次,主导者从航空动力系统的技术人员变成了总装备部派来的代表。

  当然,整个项目周期中涉及到的测试内容成千上万,也不是都要重复进行——

  比如发动机基础性能、推力瞬变、稳态和过渡态功能、进气畸变、空中起动、通断加力和风车旋转这一套八个大项、约70个小项、几千个试验点的基础测试组合。

  这些要是全都再来一遍,那往后一年功夫就不用干别的了。

  因此在之前厂方进行测试时,军代表就已经深度参与其中。

  只要走個行政流程,把当时的结果做个认定就行。

  从这个角度上讲,其实设计定型鉴定,并不是从前一天,而是从立项那天就已经开始了。

  总之,尽管测试过程需要常浩南全程跟踪,但其实并没有太多具体工作要他经手。

  更多还是起到一个统筹协调,以及心理上定海神针的作用。

  再者说,涡扇10的研发过程堪称一帆风顺,这一点,所有参与到其中的人都是有所感受的。

  所以这场工作会议,总体的气氛倒是颇为轻松。

  而且也没有像大多数同类型会议那样,一拖就是几个小时起步。

  最后,只有包括常浩南和海谊德,以及几名总装备部代表多留了一会,作为苦逼的签字机器。

  “我觉得我今天签的字,比过去一年加起来都多。”

  常浩南把钢笔放下,一边揉着酸痛的手腕,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