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0章 新的发动机测试平台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种挂载,非说是展示动力系统的性能,虽然也扯得上关系,但还是有点勉强。

  核心还是结构设计的进步导致载荷能力上升,以及飞机本身的死重降低。

  导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抠出来的三吨的载弹量。

  达到了9吨。

  当然,作为占据了挂载绝大部分重量的KAB1500KR,其实是不太适合给一架单座战斗机去使用的。

  大多数电视制导武器需要全程人在回路对弹药进行控制,极少数具备图像匹配能力的,也只是在最末端可以降低一下人的负担。

  所以对于单座机来说,飞行员就只能把飞行交给自动驾驶系统,然后自己专心盯着多功能屏幕控制弹药。

  训练的时候这当然没什么,但是实战状态下很少有可以这么安逸的时候。

  尤其是华夏空军的作战想定中,对手普遍都有很强,或者至少也是可以一战的空中力量。

  想到这里,常浩南向旁边的刘高卓问道:

  “刘总,歼11B的双座型号,你们有没有相关计划?”

  上一世,从歼11A到歼11B到歼11BS,每一个子型号其实都承担了不同的技术验证功能,算是小步快跑的研发方式。

  所以在最后搞出了个外形和歼11BS相似,但属于集大成者的三代半战斗机歼16。

  但如今的歼11B,除了航电系统还停留在世纪之交这会的平均水平以外,其它部分已经完全是三代半的形状了。

  甚至于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给换装更大功率、更高发热量的雷达和飞行计算机留出了电力以及散热余量。

  等相关设备研发到位,直接换上去就行。

  所以,在此基础上搞个双座型,就可以直接当作正牌的多用途战斗机来用了。

  “你是说歼11BS?”

  刘高卓神秘一笑:

  “当然有。”

  “不过,歼11BS,我们就不打算搞成和苏27UBM完全一样的的型号了。”

  “哦?”

  对方想要卖关子,常浩南也乐得配合:

  “详细说说?”

  苏27UBM,也就是苏27SM对应的双座版。

  根据协议,苏霍伊和601所共同完成了改进版单座型的开发,歼11B和苏27SM之间只有部分机载设备存在不同。

  不过,合同中并不包括双座型。

  当然原理上讲,两者之间不会有很大的差别。

  无非是加高座舱和尾翼,并且在飞控层面对过载进行稍大一些的限制。

  但显然,刘高卓是准备来点花的。

  “大的变化肯定不会有,毕竟还要考虑到部队使用过程中的易维护性。”

  刘高卓回答道:

  “但我们准备在歼11BS上使用侧杆操纵,只是暂时还没想好是激进一些,前后都用侧杆,还是前座不动,只把后座改成侧杆。”

  这确实不算是个伤筋动骨的变化。

  尤其是在翼面控制和发动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