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章 人心叵测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办法去和孔融说,总不能告诉他,你们孔家也有太平道的二五仔吧。

  王允只得敷衍道:“嗯,昨夜观书看到深夜。”

  孔融佩服道:“子师真是我辈楷模,即便是行军打仗,也不忘了看书。”

  王允懒得接他的茬,孔融这个人太正直,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哪里,太正直的人走不了多远。

  这次计划王允本来可以借别人的手做,比如将书信交给杨家,让杨赐来干这事。

  反正杨赐是帝师,也曾经与宦官对着干过,哪怕是刘宏也拿他没办法。

  但王允却觉得这是一个攫取声望的好机会,如果扳倒了张让,他立即就能名满天下,成为海内皆知的清流名士。

  即便没有扳倒张让,有帮助各大世家豪门删减名录的人情在,朝廷很多官员也必然会保他一命。

  如此让他名声大噪的机会,王允又怎么可能错过?

  事实证明,他赌对了。

  青史记载,此次事件过后,王允虽然没有扳倒张让,使得张让数次陷害他,将他多次下狱。

  但每次他下狱,无数官员就会争相救他,如杨赐、袁隗、何进、张温都曾经出过手,甚至联名拯救他出狱,保住了他的性命后来董卓进京,拜他为司徒,也是看重了他的名望。

  由此可见,这次事件给了他受益不小。

  至于陈暮?

  那只是顺带的事情而已。

  蒲阴陈氏有没有人信奉太平道王允不知道,这不是他关注的重点。

  重点是只需要给天子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就能把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和名望的功劳竞争者打入地狱。

  一个家族当中有太平道信徒的人,这样的人还能继续重用?

  就算没有罢官,也得调去其它地方。

  而且这个手法无疑非常高明,成功率极高。

  毕竟书信的内容是真的,那么书信上的名录肯定也是真的。

  汉灵帝随便查一家,就能查到事实依据,查十家,就有十家,那么到第十一家上,还需要去查证吗?

  这就相当于一百颗珍珠当中,只有一颗是假的。确定了前面九十九颗的真的,最后那一颗是不是假的,也不重要了。

  说慌的最高境界,就是99%是真话,只有1%是假话。

  所以王允之计,无疑非常狠毒,几乎可以说是断掉了陈暮的官路,让他失去了在豫州战场所有能揽到的战功。

  当然,也许有天真的孩子会问,他们两人之间无冤无仇,王允为什么要这么做?

  然而对于提出这样问题的孩子,哪怕是现在只有十七岁的陈暮,也只能回答一句,世间的险恶,你还不懂。

  一个人赚了钱,回到家乡,家乡的父老乡亲不是热烈欢迎,而是各种上门借钱,借了钱还不还,如果不借还要戳你的脊梁骨,说你忘本,眼红你发了财。

  一个人在公司干出了业绩,受到上司的表扬,同事之间表面恭喜,背地里巴不得你死。

  有些人心底善良,可仍旧不免偶尔泛出的恶毒念头。

  有些人本就是豺狼,在他们眼里,错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靠奋斗和努力获得财富的人,凭什么他们就有钱了,凭什么他们不把钱给我?

  这世上的人无数,人心也最难猜测。

  陈暮无权无势,在长社有大功劳,在西华也有提出意见,被皇甫嵩采纳,从而大破彭脱的功绩。

  这样的人,那些世家怎么可能不会眼红?

  怎么可能会不想着把他挤走,独自霸占他的功劳?

  人心叵测,阴暗复杂。

  没人弄得懂人心,世事也总是这般难以预料。

  我这个人写权谋其实不太喜欢把真相那么快给读者写出来,毕竟迷雾一层一层揭开才有意思。这一章本来是不想写,要写也是打算写在后面,但不怕读者聪明,就怕读者在真相没揭开之前胡乱指责。这章算是回应书友空空道人,王允的手段高超着呢,在我的书里,他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主角,主角是顺带做的,看完这一章,不知道你是否满意。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