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9章 青冀战争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劫掠,一切以当以人为本,愿意迁移去青州的百姓就带着一起走,不愿意的也不强求。

  这倒是符合刘备的性格,因为“以人为本”这句话,就是他说出来的。但田丰却觉得这并不符合他们的军事目的,这样一来,既不能达到削弱敌人的目的,也不能达到震慑袁军的意图,让这次进攻骚扰变得虎头蛇尾。

  不过荀彧和沮授却不认为这样做不好,他们是战略人才,看问题看得更加长远。他们觉得刘备在冀州本身就有很大声望,如果持续宣传“仁义”,则冀州百姓以及冀州士兵都会对他保持敬仰。

  如此一来,战斗的时候,冀州士兵都不会拼死作战,因为他们知道投降的话,刘备一定不会杀死他们,这样就能削弱敌人士兵的意志。

  而且最重要的是,将来有一天,等到平定了冀州,以刘备的威望,将会很快把冀州全境拿下,不会出现什么叛乱的问题,所以二人都认可刘备的做事方式。

  这就是用战略眼光看问题以及战术眼光看问题的区别。

  实际上曹操攻冀州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战术策略,他在攻打邺城的时候,就是像田丰说的那样,收割城外所有的粮食,大量迁移百姓,甚至到最后城破之时,屠杀了整个邺城,侵犯了袁氏大部分女眷。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震慑敌人,邺城破之后,袁谭袁尚都没有覆灭,邺城一破,冀州兵马十分惧怕,看到曹军就望风而逃,袁谭也没有抵抗多久就败亡了。

  但坏处也多,邺城被屠,造成海内震荡,冀州各地军民无不自守以图自保,让后续又产生了很多麻烦,可谓是后患无穷。

  曹操击败袁尚袁谭等人之后,又花了四年时间才把冀州彻底平息。

  而在这四年里,冀州依旧动荡不安,根据《魏略》《三国志》《后汉书》记载,因为曹操暴虐,而让冀州军民造反骚乱的事情多达数十起,百姓死伤惨重。

  反观刘备的做法,持续宣传“仁义”,四处散播青州军乃是朝廷王师,袁绍是叛汉的逆臣这种观念,导致冀州内部其实很不稳定,因为冀州各地官员并非全都是袁氏死忠,心中依旧有朝廷的人不在少数。

  刘备打着朝廷仁义之师进攻冀州,种种作派又十分得体,使得冀州各地不少县城官员积极响应,如安平一带,弓高、观津、广川等地县令、县长,皆投降青州军,把城门打开让他们进去。

  还有很多士兵在与青州军交战的时候,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立即跪地投降,没有任何抵抗的想法。

  这就是“仁义”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是一种从内部瓦解敌人的办法。

  虽然袁绍已经在持续打压这种宣传,但汉代信息手段非常差,基本以口口相传为主,青州掌握着印刷术,就掌握着信息传播的权力。

  每日印刷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