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章 广年对(3)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斥汉灵帝卖官鬻爵,收敛私财,黄巾起义后,在朝堂上和汉灵帝争辩,把汉灵帝气得不行。

  然而汉灵帝每次生他的气时,就找借口罢了杨赐的官,但过后不久,又给他恢复,如果在他罢官之后,原来的官职被人顶替了,那就给他另外一个三公九卿的位置。

  除了卫尉和宗正没干过,这位仁兄几乎在三公九卿上转了个遍。

  最严重的一次,是杨赐上书弹劾汉灵帝几个宠臣,张让赵忠乐松等人,汉灵帝十分生气,于是就把蔡邕给流放了.

  蔡邕估计当时候就一头问号。

  要知道蔡邕那时是卷入了另外一场事情,被酷吏阳球诬陷。汉灵帝自己也知道他冤枉,还让他上书陈述一下被陷害的经过,并没有打算迫害他的意思。

  结果刚好杨赐在这个时间点触了汉灵帝霉头,又想到蔡邕以前也经常直言劝谏。治不了师父,还治不了你蔡邕?

  于是就找借口把蔡邕给流放到了朔方.

  杨赐虽然当时候也被罢了官,丢到太学去教了几个月书,但同年12月,汉灵帝就亲自去太学又把杨赐请出来,尊为国三老,继续做九卿高官。

  如此多“劣迹斑斑”,这要是换了其他官员,不是汉灵帝的老师,恐怕尸体都凉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古代特别是汉代儒学最正统的年代,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因为他教过你多久的书,也不是你们有多少感情,而纯粹就是一旦有师徒名分,那你就必须要把他当父亲一样尊敬。

  卢植在十年前教了刘备一年书,以现代人的眼光,恐怕早就把这个师父忘到了九霄云外。可在当时人的眼里,你要是敢忘了自己的恩师,那就是不孝顺,是品德败坏之人。

  不孝顺的人犯的罪名,可比杀人罪严重得多,不仅要坐牢,还要被所有人歧视。

  以后世的刑法来看,显然难以理解,但在汉朝的确是这样。

  陈暮苦口婆心劝道:“大哥,并非是在卢将军危难时刻而去,而是我料定张角不敢和卢将军正面打。必定据城而守,张角在巨鹿等地经营多年,城池内粮草众多,攻城之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打完。如今皇甫义真将军兵少将寡,战事必然不顺,正需要你的帮助。”

  刘备生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他知道自己能走到现在全凭四弟的谋略,所以不会对陈暮有什么意见,但在这件事上,他十分固执己见,摇摇头,心平气和地说道:“四弟,此事背离师道,必不能行,请勿复言了。”

  “可大哥该明白,如果大哥能南下去颍川,则能帮助皇甫义真将军破敌,又是大功一件。等平定了颍川黄巾贼,再回豫州,助卢将军大破张角,数件功劳加于身,刺史之职可期矣。”

  陈暮这个策略,又是一个打时间差的办法。

  在他的记忆中,卢植军一开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