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风向_七十年代真夫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露出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

  多好看的孩子啊,赵秀云心想,别人家的我不管,我们家的就要漂漂亮亮的。

  她捏捏小女儿的脸说:“到教室要是热再把围巾摘了,知道吗?”

  教室烧炉子,比外面暖和不少。

  苗苗重重点头才说:“那可以脱外套吗?”

  “那当然不行,一冷一热,会着凉。”

  小的还是不太爱动弹,不像姐姐下课走廊里跑一圈,只比在教室更热。

  禾儿就不穿那么多,加上头发扎得高高的,看上去就一股英姿飒爽、生机勃勃的样子。

  赵秀云一向告诉自己孩子各有各的好,吃过饭一家四口奔向四个学校。

  家里又买一辆自行车,夫妻俩一起骑到巷子口才分开,赵秀云被早上的风一吹,忍不住缩脖子,到学校在车停好,抱起书找教室。

  快到期末考的时间,早起读书的人越多发,她这个点到,教室几乎全被坐满。她在班里最要好的女同学翟燕给她留座位,看到人赶快招手叫。

  今天是大课,人多,坐得挤,赵秀云好不容易过去坐下,一看手表说:“还有二十分钟才上课。”

  翟燕家就住在震旦家属院,几步路的距离,无奈道:“可不是,五点我妈就叫我起床,说再晚来不及了。”

  她父母都是学校教授,不过不是本系,她自己是二十五六的年纪,当年全家在云南改造的时候耽误,一直没说亲。

  年纪大一点的姑娘,在这件事上总是受催促,翟燕也不例外,说:“我说想睡懒觉,我妈让我上婆家睡去。”

  那真是连咳嗽一声,都能转到说亲上。

  赵秀云其实也有点爱做媒,从在部队家属院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想想问:“我给你介绍对象你愿意吗?”

  翟燕倒没什么不愿意的,说:“行啊,你看准的人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赵秀云可不敢打这种包票,说:“有的人,是做朋友行,做丈夫不行。”

  她看的顶多是做朋友的准。

  她要是说得天花乱坠,翟燕心里反而嘀咕,这会说:“什么人啊?”

  赵秀云说的不是别人,正是郑大会,她说:“人挺好的,比你大个四五岁,他妈你应该知道,市妇联主任兼《妇女报》的副主编……”

  也是郑大会一直想找个对象,不过工作太忙没顾上,托过赵秀云几回,她一直挺上心的,毕竟两家没少来往,人家也帮过家里不少,别的不说,上个月方芳家两个孩子的户口还是他帮忙办下来的。

  翟燕又是她最要好的女同学,人品、家世、学历都没得挑,反正也只是介绍一下,有没有缘分看他们自己。

  翟燕听完觉得还行,说:“我问问我妈吧,能行的话周天到你家喝茶。”

  现在大家也不明面上说是相亲,反正有个由头就行。

  婚姻大事,跟家长商量一句也是正常,赵秀云倒没再说什么,眼看老师进来正襟危坐。

  今天是三堂连上,系主任李教授是出名绝不准时放学,连下课时间都恨不得来讲课。

  偏偏赵秀云今天急着想去上厕所,眼看拖堂大半个小时,都快坐不住想举手示意,李教授正好说”放学“。

  赵秀云本来想赶紧往外走,就听到老师叫她的名,只能强忍下来走到讲台,恭敬地说:“李教授。“

  被叫到的几个同学都是班里成绩名列前茅的,多半是好事。

  果然,李教授说:“下学期要来一批留学生,每个系都要有学生接待,你们把自己擅长的外语报上来,这个寒假也要好好学习。”

  留学生?

  那不就是外国人,说真的,大家还真没跟外国人说过话,这个消息好像油锅里进热水,沸腾起来,李教授都走出老远,还有在叽叽喳喳。

  赵秀云本来也该琢磨一下的,奈何人有三急,是先从厕所出来才开始想。

  世界果然要变,外国学生都能来了。

  她从前还是见过两个外国人的,毕竟是在沪市,不过比动物园里的大熊猫还少,说过话更是没有。

  新鲜事情总是让人兴奋,她决定这个寒假苦练外语,绝不给中国人丢脸。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