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人去有人来_七十年代真夫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禾儿那封可以说是长篇大论,她躲在房间里看一晚上,出门跟爸爸妈妈说:“高明过得不错。”

  说话就说话,怎么一副长辈的欣慰样子。

  赵秀云觉得禾儿在高明身上寄托着一种做姐姐的感情,像操心苗苗一样操心他。

  反正小孩子的事,有时候她是不大管的,也顾不上。

  77级的学生是三月份入学,只有三年半的上课时间,为了补上所缺的半年课,大二学生们和78级新生要一起上的课非常多,学校由此搞了一个“一对一”帮扶。

  赵秀云做为沪市常住人口,一位来自新疆的学妹许丽清成了她的帮扶对象。

  许丽清祖籍东北,父母早年支援新疆,是在兵团出生、长大,对沿海的一切充满好奇。

  她是应届学生,年纪不大,只有十七岁,赵秀云有时候看着她像个孩子,平常总给她辅导功课,有时候也带她回家吃饭。

  震旦的食堂,上学期因为椅子不够,大家都是站着吃饭,这学期勉强改善,是几位老教授给捐的小板凳,数量虽然多,坐起来也很艰苦。

  许丽清人高马大,有将近一米八,开学没多久就因为把旧椅子坐塌,闻名全校。

  正是讲脸面的年纪,小姑娘就有点不爱去食堂,觉得打饭阿姨都在笑话她,每回都是随便买两个馒头,找个地方窝着吃。

  赵秀云向来心肠软,看过几次觉得不行,索性收她点伙食费,总给她带吃的。

  许丽清投桃报李,老觉得应该也为学姐做点什么,苦思琢磨,终于找到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地方,那就是做衣服。

  每年的冬天,赵秀云都很为织毛衣而苦恼,偏偏这件事上方海一点忙都帮不上,只会说“要不到百货大楼买吧”。

  要是能这么做,赵秀云早这么做了,但一种莫名的倔强支撑着她,加上买着实不划算,所以她每年都是亲手织。

  别的不说,孩子一年长一茬,就得让人花大功夫,尤其是禾儿在今年一口气长到快一米六,常常是这个月的新衣服,下个月裤腿就短一截,叫当家人心里苦。

  许丽清也是偶然看学姐在织毛衣,只觉得颇有些一言难尽,于是主动提出帮忙。

  赵秀云自然是要推脱,说:“那哪行啊,你学业这么忙。”

  新生自己什么都没绕过来呢,哪里好意思。

  许丽清大手一挥说:“没事,我织得可快了。”

  她倒不是大话,是实实在在的快,两天就是一件新毛衣,花样好、针脚密,不到半个月两个孩子的过冬衣服全做好了,叫人瞠目结舌。

  禾儿这一两个月不单单爱惜头发,每晚睡前都得仔仔细细涂好雪花膏,以前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在对手工活忽然充满兴趣,

  女孩子,会做点针线活总是好的,赵秀云没强求过孩子,但也不拦着她和许丽清学,看她感兴趣,还托人从纺织厂拿回来一大袋的碎布头,给她练习。

  这本来是件好事,赵秀云之后也没怎么管过,完全没料到,孩子初中以来第一次被叫家长,会因此而起。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