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载荷计算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算的,但这个海钻106完全不一样啊,查国外的期刊也没有现成的东西。只能自己先弄起来。”

  再怎么未来大牛,现在也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说着说着就不好意思的说:“没想到,是在我这里耽搁了维修工作,我当日考虑的不充分,应该自请处分。”

  “又不是军队。搞什么处分。”苏城挥挥手,想了一下,道:“这个,其实属于软硬件中的软件部分,咱们国家的软件工作一直做的不好,没有积累,也不怪你。这样吧,我和你一起弄外载荷。”

  “苏厂长也懂外载荷?”孙立宪满脸的不信任。自从他们加入大华实验室以后,苏城就很少做某个单一性工作了,当这些大牛们逐渐显露才华的时候,苏城更是献丑不如藏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瑟坦油田和海上石油所等机构中去。

  此时,苏城也是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说:“我上学的时候,也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外载荷,有个实验室的老师,就是这方面的权威,给他没少整理过资料。”

  “咱们国家做外载荷的权威?没有听说在北大的啊。”孙立宪满脸狐疑。

  苏城咳嗽一声,心想:又说漏嘴了。他笑笑就说:“后来调走了吧,或者不是我们学校的,是别的学校,或者外国学者到北大访问。我那时候勤工俭学,给好多老师帮忙,也记不清太多了。”

  孙立宪“哦”了一声,一边将自己最近几天的成果整理出来给苏城看,一边聊天说:“苏董,你每天忙着勤工俭学,还要给访问学者帮忙,你有时间做中文系的作业吗?”

  苏城被说的愣住了,道:“中文系有什么作业,就是看看书,写写文章什么的……”

  “是吗……”孙立宪拉出长长的音调。不过,并非因为怀疑,只是纯粹的调侃。

  比起霍昌一类的老头子,苏城的年龄与实验室的研究员差不多,说话也方便许多。倒是工厂的工人,比苏城的年龄小不少。80年代,很多工人家庭的孩子,都是上完初中就进厂,若是双职工家庭,好一点的工厂进去就是正式工,开始算工龄,比上了高中的学生拿的钱还多。大学生要比初中生多读6年或者7年,还得是没有复读的情况。因此,二十四五岁的工人,工龄长的有10年,短的也有四五年,不算是新人了。

  苏城和孙立宪很快忙了起来。

  他们两个人要用最短的时间,把计算外载荷的公式弄出来,并且验证清楚,接着还要做成计算机程序,再得出结论,若是合乎规范的话,就可以进行实质上的平台修改了。哈利伯顿300万美元都不敢接的单子,确实不是那么好赚的。

  但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搞出能够实用的公式,放在20年后,也不啻于天方夜谭了。

  好在这是1989年,公式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