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章 她给的太多了_我撞破了皇帝的女儿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动政变,消灭革新派,是从肉体上将新政碾碎;那么用“汉宪帝”三个字作为老皇帝一生的评价,就是从精神上将新政的神魂,彻底湮灭。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不但杀人,还要诛心!

  而且不单单是诛大行皇帝的心,还是给新皇帝一个警示,如果新君也想要革新朝政,就看看老皇帝的下场吧。

  任其生前权势滔天,死后也仅剩一捧黄土;做了什么事情,留下什么东西,都得经过那帮子文官处理,才能传达后世。

  这就是丧志话语权后,皇帝身后之事的悲哀:只要安心听话,即使什么都不做,便能如宋仁宗、明孝宗一般,落得个好名声。

  相反,要是皇帝爱折腾,那就可以参见朱厚照了;应州之战,近十万人级别的会战,史书上居然好意思写斩首十六级;把一场将鞑靼吓得不敢边犯的大捷,给贬地一文不值。

  想到这里,李云棠不禁地望向懿安太后,感觉这女人怕不是跟底下一班大臣商量好的,要不然怎么一起玩起了“谐音梗”,给父女两个,一人戴了一顶亡国之君的帽子。

  看那样子,像是不把人PUA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就绝不善罢甘休。

  不过或许太后还顾忌着跟老皇帝的情谊,下手没那么重,挑了在百姓间个不那么出名的李煜;而群臣就不一样了,直接选了贩夫走卒都知道的汉献帝。

  毕竟如今的大汉,没读过李煜诗词的大有人在,但或多或少都听过说书人讲的三国,献帝无能丧国的形象,早已深入庶民之心。

  可懿安太后清冷的声音突然响起、附和了这个谥号,果断地给李云棠一记响亮的耳光:

  “以哀家来看,这宪皇帝虽说不是极佳的谥号,但也与先帝颇为相符;皇帝年龄尚幼,不知其中深浅,还好有张卿与周卿,不辞辛苦地为皇帝解释。”

  说罢,懿安太后突然微微侧首,想要看看小皇帝的反应,结果目光正巧撞上了迎面看来的李云棠。

  她脸上早就没有了刚刚的不虞,而是朱唇轻翘,留下一个似有似无的笑容后。坐正了身子。

  这笑自然是极美的,差点引得李云棠失神,但他随即警醒过来,把心思放到正事上了:

  不管这女人此番话是不是真心的,都向百官表明了一个态度——对于污名化老皇帝这件事,她十分支持,跟对此行为十分抗拒的小皇帝相比,她是更适合执掌政权的人。

  仅凭这一项,她就很有可能获得许多朝臣的支持!

  果不其然,下面紧接着就有搭话的了:

  “太后体兹坤道,训隆文母,实属汉家之幸,就是不知陛下如今,意下如何——”

  得到了懿安太后的支持后,张明彻底气更盛,先是一通赞美,将太后比作有名的贤后——周文王之王后,而后张口便把事情又摆到小皇帝面前,俨然想要逼她就范。

  小皇帝怒意还未散去,一股无助的感觉已经在心间弥漫:国朝养士百五十年,就养出了这群诽谤君上的奸臣。

  她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李云棠身上,希望他能给些主意。

  李云棠有些无奈,小皇帝还是太不成熟。要是想争取群臣之心,就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犹豫;只要犹豫,就有可能把这帮子文臣给推到太后那边去。

  现在被安个烂谥号怎么了,将来小皇帝掌权之后可以改回来呀。

  群臣不也一样?在老皇帝在世的时候,屁都不敢放一个,等其死了之后,拼了命的欺负死人。

  这么简单的道理,年轻气盛的小皇帝硬是没捋清楚。

  结果此时,懿安太后又来火上浇油:

  “皇帝年少,易受奸人谗言,因此哀家拟了封旨,将增内阁以‘票拟’之权.”

  听到这里,李云棠知道自己这边败了。

  懿安太后她,给的实在太多了!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