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八十八章 赴日_帝国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对美元几乎是屁股底下坐了火箭一样,爬上了一座有一座的高山。所有的下跌趋势,全部都是技术调整。当积蓄了足够的能量之后,就会继续攀上新的高峰。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就从250日元狂涨到235日元,涨幅高达5%。

  也就是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胡文海手上的三亿美元,就变成了六亿美元。货币市场上赚钱的效率之高,看的池秘书和所有知道内情的人都是目瞪口呆。

  国内拼死拼活做出口。每年不过十几、几十亿美元的积蓄。可胡文海就是把钱放到汇市上转了一圈,就拿到了三亿美元的盈利。

  看着好像赚钱非常容易,但想想这里面的风险,还真是没有几个人敢学着做的。

  “小胡同志,你看是不是可以收网了――”

  池秘书是在火车站把胡文海拦下来的。帝都事了了之后,他正打算回去绣城。池秘书连忙赶来送站,顺便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现在已经获利了三亿美元,见好就收吧?落袋为安,这钱躺在市场里,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行情。”

  除去三亿美元的贷款,现在胡文海手里又多了三亿美元的机动资金,完全可以开始着手验证舰的计划了。海军开始表现的那么勉强,但心里其实比谁都更着急,简直就是口嫌体正直的典范。

  可胡文海却非常清楚。这波行情不过是才开始而已。日元升值的第一波至少要到1985年的年底,最低价曾经达到过15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而他的心理预期获利,则是至少十五亿美元才算能够支持他接下来的计划。

  十五亿美元用来组建远洋船团和收购日本船企,承接日本造船业的转移,这是一笔极大的开销。更不用说过了年之后,很可能要上马的晶圆厂项目,还有他念兹在兹的pi薄膜项目,这些全部都是资金的无底洞。最后就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更新换代,预期中到时候国际市场上肯定又会是一番龙争虎斗。

  而在他的计划中,一个始终想上的项目。预计1986年也要抓紧开始筹备了。比.亚.迪.宁.波工厂生产的igbt模块就是提供给电动乘用车的,胡文海心里始终希望能够复制王船夫成功的路线。而要搞乘用车、电动车,八十年代开始就必须打好一个基础。

  等到九十年代,中国车企那就全是买办们的地盘了。各大国有汽车企业光是合资就能躺着把钱赚了。谁还想辛辛苦苦的去弯腰赚钱。

  造船、造车、电子、电池、动力……

  胡文海恍然发现,自己选的这几个行业怎么都这么眼熟呢?

  这分明不就是未来韩国的几大支柱产业么。别说,以渤海省和韩国之间的地理位置,本来战略布局就应该有很大的相似性。

  韩国有的渤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