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二章 幡动心动(5)_靖难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幡动心动(5)

  隔了一会,几位大人好不容易将朱植的悖逆之言消化了一些,练子宁道:“殿下,如此一来,平民百姓与朝廷平起平坐,那天下纲常还有体统吗?殿下本意不错,但实施起来容易造成道德败坏,纲常沦丧。

  ”

  朱植摇摇头道:“人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呢,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那么人到底恶还是善?后来又有一句话仿佛很有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窃以为这三者都无法表现人的本性。

  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呢?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圣人承认,人具有很强的饮食欲望,所谓食色性也。

  我理解为,人可以从食色中获得快乐,这就是人所谓的幸福感。既然圣人都承认这种欲望,那么人追求这种欲望的权利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谁要剥夺他们这种追求的权利,就触犯了人的基本需要,民众就可能起来造反。

  大家回头看看哪朝哪代没有宣扬过纲常道德等的大义?可是当他们危害到人们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利时,民众就会造反,纲常道德在人的基本权利面前没有作用。”

  练子宁道:“这不就是因为礼崩乐坏吗?在没有仁德的统治下自然会造反。君待臣以德,臣示君以忠。”

  朱植微笑着摇摇头,道:“仁德从来都不是君施与的,因为有明君必然有昏君,当昏君上台后,百姓活不下去了,难道又要造反。

  华夏有史以来,长则三四百年,短则百年必有动乱,没有一朝能千秋万代。归根结底就是这个原因。

  仁德不能仅仅依靠人的品质,而需要用制度确定下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如辽东盐业的革新,就是靠制度的完善,人是靠不住的。

  我在辽东推行公平交易,限制的不仅是百姓之间的交易,还有官府与百姓与商人与所有人之间地关系都以律法的精神规定下来,这种规定就是建立在人的道德靠不住的前提上。

  人之大欲存焉。谁都有大欲,谁都靠不住。”

  朱植的话仿佛很有道理,但又仿佛有那么一点不对,哪里不对,特别是这句人是靠不住的,让在座众人若有所思。黄魁脱口而出:“那岂非是说今上也靠不住?”

  此话一出,雅间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在朱植一番说合下。许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可是谁敢说出来,只是这黄魁人性格比较直,张嘴就来。

  练子宁张着嘴发呆,景清手中的酒一哆嗦撒了一台面。黄魁说完,黄豆大地汗珠已经渗出额头。

  看着一桌尴尬的官员,朱植继续微笑道:“今上还好,不是昏君。我是说难免日后会出昏君。好了好了,今日的话说多了,也扯远了,这里说,这里散,不要传出去。

  来,大家喝酒!”

  话题沉重后,大家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