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_双生之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模一样。

  “从被害人嘴里发现的,死亡时间大约是30到33个小时之前,也就是昨天早晨八点到十一点之间,尸体是一个爬山的老太太今天下午四点左右发现的。”

  “他在白天杀人,而且还选在一个随时会有人经过的地方,说明他的信心在增强。”

  璩岁一边说话,一边隔着证物袋用食指的指节摩挲着纸花,好像通过这朵纸花他能触摸到嫌疑人一样。

  “六天时间,三起命案,连杀七人,如果不是因为中间的冷却期,我都要以为他是个狂欢式杀手了。这中间肯定有什么事情刺激了他,才导致他突然如此密集的作案,如果能找到这个刺激源,我们就能抓到他。”

  “他是不是会一直以这样的频率杀人?隔一天做一次案?”

  “这个我也不知道。如果他继续以这样的频率杀人,那么他很快就会露出马脚,做得越多错的越多,没有人可以永远不留下痕迹。如果他降低杀人的频率,那么死的人会变少,相应的他也会更难露出破绽。其实对于咱们而言,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一样的,咱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一切所能尽快抓住他。”

  FBI《犯罪分类手册》里对连环杀手的整体心理变化历程有过一个概述,可以总结为三个词:改变,进化,适应。从犯罪嫌疑人作案的频率和手法上来看,璩岁觉得他应该还处在进化和适应的过渡阶段,仪式化的手法没有固定下来,而且杀人的频率还比较高。

  这就意味着,第一,这个人之前肯定做过案,如果能确定他第一次犯下的案件,就能找到更有价值的线索。第二,他离成熟期还有一段时间,所以他们还有很大可能抓住他。

  “这次的案子发生在S市,理应由S市刑侦大队调查,但是人家通过公安系统内部档案看过咱们这两个案子,发现现场出现了相同的纸花后就第一时间通知了我。但是案子的交接还需要点时间,可能咱们得暂时留在S市几天。”

  张志的话打断了璩岁的思考,不过也让他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连环杀手应该有固定的舒适区域,但是这个人三起案子之间地域跨度很大,有违常理。咱们等会儿弄张地图来标记一下,说不定能有什么发现。现场有没有使用交通工具的痕迹?”

  这个动物园地处偏僻,离最近的住宅小区乘车也要四十分钟,合理的推断是犯罪嫌疑人肯定是乘坐交通工具来的。

  “没有,”张志摇摇头,“山脚下都已经搜查过了,没有车开过的痕迹,而且这次连犯罪现场也没有留下任何足迹,痕迹说是被人特意清理过。现在只能寄希望于监控录像了,看看那天早晨都有什么车到过这里,然后按车牌号挨个排查。”

  璩岁转过身想走近查看一下被害人,但是当他的目光越过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