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7.不可思议_重生蔷薇岁月之197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关产业的细节。

  他已经发现这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产业,只要你愿意去做。

  可惜身边的人,没有一个精通经济的,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夏臻的意见,应该是最全面和具有操作性的。

  “没问题,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夏臻笑着回了一句。

  然后把最近想到的,以及现阶段有可能实现的产业链,一一说了一遍,同时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和好处。

  这些内容,他其实已经跟耿启中和马万喜他们讲过好几次了。

  只是随着一遍遍的解释,他也不断有新的思路和想法,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会重新理一理,让这个项目更加完善和合理。

  现在正式跟于春杰和马应辉汇报,自然是最完善的版本。

  比如增加了建筑方面的内容。

  想要建市场,造房子是免不了的事,而这个又是非常来钱的路子,就算无法开建筑公司,也可以搞个建筑队。

  也就是说,现在除了收购、加工、运输和批发之外,还增加了一条建设。

  这件事一旦开了头,接下来服装市场,菜市场和农贸市场等等,都会跟着兴建起来。

  而这五项内容,虽然都建立在农产品的基础上,却有一定的独立性。

  每项内容想搞好,都必须单独规划和研究,形成独立的产业群。

  不管集体建厂还是私人办作坊,都能带动舜江县的经济快速发展。

  几人同时坐直身体,仔细聆听。

  马应辉还好一点,因为得到消息比较早,也跟儿子讨论过几次,就算现在内容在增加,也不意外。

  于春杰却是第一次知道详细内容,可以说大开眼界。

  原来简单的组织农民搞养殖和种植,就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自已在沪市也搞这一套,那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

  毕竟这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对农产品需求量极其大。

  如果在城市郊区搞试点,那周围可以建起无数个相关产业,能解决多少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啊!

  反应最大的却是徐永亮。

  他以前一直以为夏臻只是头脑聪明,少年老成,所以才能写文章和考上名牌大学。

  至于交到很多朋友,自然是因为他优秀,才吸引同龄人靠近。

  这很容易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慕强心理。

  你越优秀,身边追随的人就会越多。

  现在看他在两个大领导面前侃侃而谈,才知道他能得到这么多人的重视,绝不仅仅如此。

  他比较好奇的是,这些明显属于经济方面的先进知识,他是从哪里学到的?

  “这个项目,如果全部做成功了,比我想像的还要大十倍。”等夏臻说完,马应辉见于春杰还在思考,一时没打算开口,只好先说了一句。

  这肯定是他的心里话。

  儿子第一次带消息给自已时,他只以为儿子和夏臻又找到赚钱的路子了。

  随着项目研究得越来越深入,他才发现,这里面可做的文章太多太多,多到超过自已的想像。

  如果自已愿意,至少可以新建二三十家企业,接纳上千人就业。

  在对舜江县而言,机遇实在太大了。

  随着产量的提升,县城消化不了,就会往越州市发展。

  到了那时,市里也会获得好处,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如果自已上任第一年,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到时还怕得不到老百姓的好评吗?

  “是啊!”于春杰反应过来。“这还是以县城下面一个公社为基础,如果放在沪市,只怕规模会大到不可想像的地步。”

  这是他以自已的经验做的判断。

  却不知道前世有余杭这个参照物,夏臻通过它带来的变化,对这个结果早就一清二楚了。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