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70 宝物琳琅_天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把果核雕刻等也包括进来。

  这种工艺历史非常悠久,有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之前。但它正式留存下来的资料与内容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

  明代中晚期以后整个工艺美术领域的繁荣与发展,带动竹木牙角雕刻也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实物制品与文献资料,留存下来的大量名家作品与私坊工艺,成为了文物收藏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大部分情况下,竹木牙角作品,尤其是前两种,在文物市场上的价格都不算太贵,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常见的。

  几百块上千块,已经能够收到比较不错的作品了。

  但现在,苏进的目光刚刚转移过去就已经凝注了起来。

  他的手更是直接伸出去,捧起了其中一件。

  是的,真正是捧。

  那小心翼翼的手势,好像捧起的是一件无比珍奇的宝物一样。

  事实上也正是宝物。

  这是一件竹雕仁女图笔筒,圆筒,色泽深红。外壁镂雕一仕女,头戴风帽,傍石而立。身周洞石壁立,通透异常,古松穿岩而出,蟠曲矫健。石壁上有阴刻行书,写明了作者的名字以及成品的年份。

  但就算不看名字和年份,苏进也能一眼看出它的来历。

  竹刻史上有三位里程牌式的人物,通称“嘉定三朱”,是祖孙三人。祖父朱鹤的出现,代表着文人竹刻的正式登场。

  朱鹤的设计理念是“以画法刻竹”,使得竹刻的艺术水平和书画韵味大大提升。

  这个笔筒的作者是朱三松,是朱鹤的孙子,也是嘉定三朱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有青出于兰而胜之蓝的美誉。

  这件笔筒集镂雕、浮雕、阴刻等技法于一体,乃是精品中的精品。

  这件笔筒苏进在上个世界也曾经见过。

  它收藏在故宫博物馆,是故宫万千藏品中的一件精品!

  而这一箱里其他几件,封锡爵的竹雕白菜式笔筒、李希乔的竹雕溪山行旅图笔筒、江春波的沉香木雕山水图笔筒……

  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拨弄一般,让这些故宫精品全部聚集到了这里,出现在了苏进眼前。

  这一箱里的所有文物,全部都是他在上个世界的故宫博物馆里见过的!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