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五章 善留(文字)_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立之后,功臣、重臣和宗戚之属,都会优先分封于西海道,以加强对当地的控zhì。因此西海道之多岛洲之上,最常见与直领州县并立的大小分藩。

  自从永嘉大进军的惨痛失利后,这原本颇有矛盾和竞对的新旧藩领,就开始两厢合流,从某种程dù上说,他们也是国朝最保守,又是最激进的势力。

  他们虽然同样世系相承的是华夏衣冠礼仪,用的是故国的语言文字,自认为天朝子民,但对于光复岭内乃至中原故土的北伐大业,却是缺少兴趣,而在对外征服那些外夷土蛮,夺取更多的田土户口,为国人的对外殖民,争取更大生存空间上,却有一种时代相承的偏执和狂热。

  相对于东海道那些,政zhì立场更倾向于大陆派,或则说是北伐派,东人党的诸侯海藩,

  他们也是朝中所谓“西党”的政zhì基础和根本来源。然后其中相当部分势力,又和东海道的海藩诸侯,构成了朝中与本土的所谓“陆派”相对应的“海派”。

  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海道深受故国熏陶,开化度高,人文物产更胜一筹,。而西海道则以民风彪悍,版图广阔上更胜一筹。

  理论上西海道的势力范围,从印度半岛一直到波斯海――红海沿岸,乃至在外昆仑海的南部善洲(东非沿岸),拥有自己的殖民港口和贸易据点,更别说作为长期渗透和经营的重要藩属,南部膳洲的东南大岛――马佳洲,以及长期往来的南昆仑诸国。

  而本土七道,则构成了以梁氏幕府、朝廷二元化为主的,南朝核心政zhì力量的基本盘,也是制御两海道诸藩外属,附国臣庸的根本所在。

  南朝号称八十万驻屯军,其中近半归于两海道,其中又侧重于西海道,很有些知名善战的劲旅番号,拥有五路招讨行司之一的西昆仑总管路,以及相对应的西洲都护府。

  大司徒马扩及其族人,便是这些西海路中诸多政zhì派系的主要代表和重要领头人物,只是大梁开国百多年来,西海道虽然出过一些桀骜不驯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骚动变乱,但是作为前任朝廷重臣,公然拉起反旗对抗大梁中枢,却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不由人不得不疑虑纷纷,传言四起。

  更别说这些人精一般的军使、镇将们,所谓上窜下跳各逞其能的撇清手段,所谓众所一心,就算是身为五军正帅的刘绍能,亦是无法独善其身,因此最后采用了一个折中妥协到各方都能勉强接受的提案。

  就是从现有的三卫五镇,及各部州郡兵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员额,然后从一堆具有相应资格,却纷纷各种“水土不服”生起病来,或是“感染时疫”“伤势恶化”的军头中,选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倒霉蛋,众望所归的特辍两级,组成一支先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