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北方的宣府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垦田地,将破败的宣府迅速的整顿一番。

  可以说,景泰朝的大明国势恢复,都离不开这种踏实能干的官员。

  也正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这种实干派的官员存在,大明才能走出“建国不到百年,国都就被围了”的阴影。

  可惜实干派和清流党终究合不来。

  轩輗的名声被人宣扬成一个固执己见的老犟驴,王文被骂刻薄,李秉也是被排挤到宣府的。

  他为了宣府花费了好几年心血了。

  舍不得才有所成效,就急哄哄的出去打仗,把积蓄数年的人跟物都一波撒出去。

  太上皇前车之鉴呢!

  不过方瑛到后,拿出了太子交付的各种新东西,算给李秉吃颗定心丸。

  作为一名实干派的官吏,又在边境待了两三年,李秉是能看出望远镜和长弓对于战时的增幅作用的。

  唯一的不好之处,就是东西刚刚研发出来,没能大规模的配给军队,只能省着用。

  而除了以上两种,充足的火铳、粮草还有棉衣的到来,让李秉最后踏实下来。

  方瑛更是跟他说过,太上皇亲征中的乱命频出的情形,不会再发生,来之前太子殿下就跟他说过了,这一场仗要把大明的威风和胆气都打回来,所以给予了自己很大的指挥权。

  没看到那些监军和会计们都很服从自己吗?

  显然是在出差之前,就被小太子叫过去敲打过了的。

  李秉对此半信半疑,心想上位者能这么说,但京城里的大官们能这么做吗?

  但他还是支持起了方瑛的工作,配合他做好出征前的准备。

  “有了这个家伙的接应,对付也先,咱们就多了两成胜算!”

  方瑛将情报看了又看,老怀宽慰。

  倒不是说阿剌知院能起到多厉害的作用,但打仗嘛,要追求高胜率和低损耗。

  毕竟在此之前,朝廷已经做了不少准备。

  如果都这时候了,方瑛这种多年名将还顾忌徘徊,非得弄什么阴谋诡计才能打胜仗,那朱见济也不会派他过来了。

  方瑛虽说多年征战于南方,但打仗的经验有,身边还有郭震、过兴这种镇守边关多年的老将辅佐,也不怵瓦剌。

  所以阿剌知院这个家伙能不能被大明拉拢,并非重要的事。

  成,则锦上添花。

  不成,也没有什么。

  方瑛只是根据皇太子收集来的情报,自己又在宣府驻守多日后,尝试着向对方伸出了橄榄枝。

  阿剌知院是瓦剌中有名的议和派,也是也先起初的心腹。

  他对也先算是尽忠了,跟着人一块击大明败脱脱不花,还支持后者自称大汗,追杀黄金家族的子孙。

  最后一样行为放在草原上,已经是违背了政治正确,让阿剌知院的名声跟着也先一块烂掉了,算是自己断掉了退路。

  不过阿剌知院此人的心思颇为活跃,不死守黄金家族这个落后的招牌,认为草原代有人才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