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5章 自产战舰_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关系走向恶化的孟享就正式启动了建造华夏自产航母的计划。

  靠着搜刮来的国外专家的教导和大量出国留学生的学习,华夏已经有了一大批船舶人才,在民用船舶制造水平和管理方面已经不逊色一些海洋强国。

  即使在战舰方面,孟享也是不断的提供机会来让新生的华夏造船业练手。

  在伪清时代,华夏就能制造战舰,曾经创造过2150吨的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号的辉煌。虽然大多吨位小,但起码培养起了建造队伍。

  到了民国时代,维持陆军都是让任何一届政斧头疼的事情,费用开支庞大,姓价比不高的海军更是没人肯养。军舰建造也基本上在800吨以下的,仅能让那些战舰造船人才维持在喝粥的地步,并没有多大进步。同样两干多吨的平海号,也是在引进曰本图纸和曰本设备的基础上拼凑起来的。

  没有磨砺,技能就不可能提高。

  经过了这几年的培养起的华夏船舶类人才,终究需要实践磨砺。

  虽然基地造更加合算,但孟享依旧每年抽出一部分资金来交给各大造船厂实习练手。

  从38年开始打着修复足柄号和苍龙号的借口,先锋军就已经培养起了一直船舶人才队伍,其中后世的大牛辛一心、朱天秉、伍景英、王公衡、沈岳瑞、张文治等人尽收囊中,就连大中华造船机器厂的厂长杨俊生都被孟享拖下了水。

  华夏现在已经在上海、天津、大连、烟台、宁波、福州、广州、武汉、南京等九处大规模的船舶建造基地。除了那些渔船、商船、货船等民船外,也从修理拆解研究各类战舰开始,逐渐磨练出了一支支船舶建造队伍。

  有了基地造船厂的廉价制造和维修功能,孟享有底气生产出各种当今主流战舰,甚至还有一些二战后的跨时代战舰,用于培训教学。

  拆解维修的战舰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直接交给基地修复。即使全部拆毁了也不要紧,有基地回收功能,还能部分保本。

  可以不计成本的反复拆解训练,恐怕美国和德国的工人也鲜少有这种机会。各种战舰的突出优点和创造理念,也使得华夏的工程师和专家们博览众长,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眼界和水平。

  “拆拿!”不愧是外国人的赞扬,在困顿中追寻世界脚步的华夏人的山寨模仿能力极为突出。

  仅仅几年,华夏已经从拆解分析,到了模仿建造,可以生产自己的战舰了。

  从40年仿造德国S级鱼雷艇开始,一直到41年仿造了2艘斯科特,再到43年连阳炎级和秋月级驱逐舰都可以仿造,华夏的战舰生产水平不断的在提高。

  即使大型战舰,在改装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和中途岛号航母等方面获得的经验,以及一些相关人才跟随德国人学习的经验,也已经达到了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