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2章 军队先行_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傻子,总有怀疑。这就需要一些说得过去的手段。

  稍稍向国家财政转移,却差点把国家财政压垮了。

  随着军队部分费用转向财政,尤其是巨额的军饷和各种军队福利待遇的费用慢慢的转移,压力就落到了国家财政头上。

  孟享一开始就差不多先免除了大半的农业税负,加上对工商的扶持减免等政策,使得国家财政的收人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好转增加太多,而一方面免费的义务教育,部分医疗补贴,到处完善的公共设施建设,使得财政已经是空乏。

  干万人的薪水和战时优厚的福利待遇的数目已经不是一根稻草,而是一座大山一样的压过去。

  虽然发饷用的是国家新发行的信用货币,可以直接从印钞机上印下来,但也不是无节制的滥发引起通货膨胀,在全国金融体系统筹一体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不亚于饮鸩止渴。

  若是再加上占去大头的武器开支以及军队建设的其他费用,绝对是很多人一辈子仰望到绝望的数目。

  当然,这一座座金山堆砌出来的数字对一些人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老蒋等人的发难,也有想把军费开支摊开亮出来,在其中分润一二的意思。

  孟享顺水推舟的却选择了按照他们中不少人的意愿,做出了裁军的部署。

  此裁军,非彼裁军。

  一帮子战兵放下武器,当起了工程兵,依旧还是兵。不过,减少的费用可不小。

  军队在打仗的时候,费用很高,即使是训练的时候,各种补贴费用和损耗费用也是不少。有了二百万军队不上战场,缩减训练,省出的费用足以让财政缓一口气。况且,华夏也需要他们挑起建设兵团的重任。

  当初开发西伯利亚的时候,不少人还在那些优惠政策吸引下,还有兴趣去当移民。但随着国内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国民骨子中的故土难离的思想开始发作。那些偏远地区哪里能和越来越繁荣的家乡相比说实在的一些地区的小县城也比西伯利亚的城市繁华。

  数百年来,华夏人的冒险开拓的基因早已经沉寂,小富则安的思想占据着主流。

  这也导致华夏自愿去移民的人数越来越少。

  偏偏这种东西,用强制的手段,效果并不好。要不然后世俄国人也不会大量的从北方跑回欧洲,导致西伯利亚出现大量的空巢城镇了。

  澳洲这个富饶的地方,不需要多鼓动,就能凑齐百十万的移民,但北方和南洋的一些地方,确实是环境很恶劣。

  当然,中亚、南洋甚至西伯利亚都有不少乐土,但人们已经先人为主,即使舆论大肆宣传鼓动,也很难鼓动人积极的去做,需要慢慢的影响。

  偏偏孟享缺少足够的时间。

  移民了一干万的北方还好说一些,中亚和目前华夏打下的东南亚的部分都局势不稳。

  仅仅靠着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