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9章 调教亚洲_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的各种文明。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血缘文明甚至身纳各国侵略姓最强的宗教而不染,卓尔不群的独树一帜。

  华夏的文化之根从来也不是只有儒家,历经上千年乱世沉淀下来的诸子百家之光才是华夏文化源远流长,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根本。

  孟享对华夏文明的弄潮有信心,即使有现代西方文明的另一种哲学体系,以及社会大生产带来的极大物质诱惑,但华夏文明的地域优势和人口优势,使得华夏文明至少在本土上是难以被撼动的。只要多一份执政者的支持,甚至能更合理的反过头来吸收别的文明的一些长处。

  一个强大文明的长存,不是建立在抹杀其他文明的基础上。即使华夏抹杀了这个星球上的其他文明,还有其他星球和其他时空的更多文明。

  孤家寡人的没有其他参照物的发展,缺少了外界文明的刺激和推动,也容易陷入近亲文明的泥潭中踯躅而寻找不到新的发展方向。

  所以,孟享除了对世仇的曰本人下手狠一些外,在保持华夏主流地位的基础上,对其他种族和文明也只是打压削弱,并不会完全灭族。

  整个亚洲差不多已经是华夏一统天下,其他种族和文明虽然也有保留,不过能在华夏主流文明中不被同化,坚持多久,就是另一说。

  朝韩国已经消失,整个种族也在逐渐没落,人口逐渐减少,二十世纪末能被人记得的只剩下泡菜和棒子少数经过孟享诠释后的特色词眼。

  他们和很多民族一样,由女姓先行一步,逐渐的融入同化到了华夏族群中。

  东南亚的土著人靠着他们比华夏还要夸张的繁殖,保留的数量比棒子们稍多一些,但他们却需要面临周围战争的不断消磨。

  在印度人最后投降,华夏彻底占领了整个印度后,东南亚残存的数百万土著们被陆续迁移来了南亚,并根据民族的特色建起了6个国家。

  而留在东南亚的土著在不到三十年中就基本消失同化了,只留下原来的国名留在华盟中成为了无数华人的栖息地。他们保留下来的对热带和亚热带原始森林的认知和美洲的印第安人的文明一样,不断探索的华夏彻底消化吸收,成为了华夏新文明的一部分。

  印度的文明和欧美西方文明一样,很难被华夏消化。他们的庞大人口就是一个障碍。因此英国人前世用分而治之的策略,把印度逐渐的分为印度、巴基斯塔、孟加拉国,另外加上了一个斯里兰卡这四处。

  但孟享在把华夏和华盟跟印度的分界线以卡克马拉河、恒河标注后,还是把剩余的印度部分逐渐的分化为八国,在加上大洋洲上迁移而来的和中亚迁移来的2国,印度一下子又恢复到了十六雄国的状态。

  不过即使到了本世纪末,以新德里为中心的那个最大的印度国家人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