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7章 用魔法来打败魔法_这个三国很核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林朝思索良久,才终于开口道:“太平道之始,当起于董仲舒。”

  说起董仲舒这位汉武帝时期的儒家代言人,左慈这个修道士便沉默了,良久才点了点头,继而又是一声叹息。

  西汉初年,经历过风雨飘摇的华夏大地,已然是民生凋敝,人口匮乏。

  是以,统治者借鉴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反面经验,遂将道家衍生出的黄老无为思想,立为治国方针大略。

  历经文景之治,国力渐丰。

  这时候,一个带着王霸之气的男人上台了。

  刘·男宠爱好者·忘崽牛奶爱好者·霍去病亲爹·巫蛊达人·金屋藏娇·修仙狂魔·彻表示,朕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看到朕手里的卫青、霍去病这两张SSR了吗?

  谁敢不服,这两张王炸下去,炸你个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对此,匈奴人表示,伟大的皇帝陛下说得都对,我们跪舔还不行吗!

  大佬刘彻甚为满意,同时嘴角一歪,露出邪魅一笑。

  这天下的一切,都是朕的,记住了吗!

  匈奴单于马上纳头便拜!

  是是是,陛下您拳头大,你说得都对,这天下的一切的确都是您的!(瑟瑟发抖.gif)

  黄老治国固然很好,但达不到刘彻的期望。再无为下去,马上大家都开始摆烂躺平了,这怎么行。

  恰逢此时,有一个人猜中了皇帝的心思,并当场抓住了机会,向刘彻进献了一套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子合法性的思想学说。

  这个人,便是董仲舒!

  也正是从董仲舒创立天人感应学说开始,儒学第一次登堂入室,更是在此后两千年里的大多数时间,都霸占着官方话语权。

  究其原因,正是董仲舒将孔子的言论思想,进行了一次更新迭代,调教出了一个全新版本,并且让儒家拥有了最终解释权。

  虽然这个版本连孔子本人都未必同意,但却吸引了锐意进取,想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武帝。

  刘彻一看,小董有点东西啊!

  好,以后咱们就用你这套思想!

  汉武帝钦点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作为官方思想意识形态,那崇尚无为的道家学说,自然就被逐出了庙堂,流落于官学之外。

  这,便是西汉初年那场著名的儒道之争!

  董仲舒赢了以后,有感道家当政时并未对儒家道统进行抹杀,便也放过了道家,只是没放过法家而已。

  道家输了,但道家的人还在,他们自然不会放弃。

  好,你皇帝不是喜欢天人感应,喜欢谶纬,喜欢灾异这种类似玄学的玩意吗?

  我们也会啊!

  是你儒门先玩虚的,那就别怪我们道家不讲武德了。

  众所周知,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于是在汉成帝永始元年,昔年孕育黄老之学的齐地,出了一个名叫甘忠可的人。他著作了历史上第一部宗教典籍——《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甘忠可写成此书之后,声称当今正是汉家逢天地之大终,理当更受命于天。天帝遂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

  从这番话里面,就可以看出道家已经成功学会了魔法,并且准确把住了皇帝的脉。

  可当时的当政者,乃是坚定的儒学传人,皇帝也对此兴致缺缺,因此甘忠可这波魔法攻击不仅没能伤到儒家,反而把自己给玩死了。

  道家拥趸见如此猛烈的魔法,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效果,哪能就此甘心,于是接连又献了几次。

  可惜,天子对这种疯狂暗示,压根就不想搭理。

  无奈,道家拥趸只得放弃,后逐渐在朝堂上销声匿迹。

  可这就能代表道家彻底消失了吗?

  当然不能!

  黄老道的声音只是在朝堂上消失而已,并没有彻底消亡,反而化整为零,洒向基层,在民间开始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