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漱玉_糟糠丫鬟不下堂(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怀瑾踌躇了片刻,为难道:“谢公子过誉了。我虽跟着煜公子读书,但也只是熟读前朝诗集,至于作诗一事……却还未试过。”

  嘴上虽是这般说,但他心里却是顾及着其他缘由。

  那日他赴宫宴,已是听了旁人不少闲言碎语,如若再去诗会……只怕会听到更难听的话。

  他倒不是听不得别人说闲话,只是听得多了,难免会心烦。

  谢蕴见他神色,早将他心中所想猜了个大半,当下便揽过他的肩膀劝道:“这诗会嘛,本就是以诗会友,来的都是些文人才子,和宫宴上那些风流子弟不同。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作诗上头,哪儿还有心思说什么闲话呀。苏公子不必担忧,到时候只管放心大胆地作诗便是了。”

  谢蕴句句恳切,苏怀瑾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于是便应了下来。

  诗会的日子已定下了,就在三日之后,二人便约好当日在南侯府门口相见,再一同乘马车前去。

  ……

  一转眼,便过了三日。

  苏豫听闻苏怀瑾要与谢蕴同赴诗会,便叮嘱微瑶跟着同去。虽说服了几年的药,苏怀瑾的咳疾已是好了不少,但仍时有发作,有微瑶在身边照顾着,苏豫心里也能放心些。

  苏怀瑾带着微瑶出了府门,谢蕴已备好了马车在外头等着了,于是几人便同乘一辆马车,往长华山的方向而去。

  论起长华山,最有名的当数建于长华山顶的长华古寺,但半山腰处的观乐亭亦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四周流水环绕,背后山林青翠,耳闻黄莺婉啭,坐于亭中,便可观尽人间盛景。

  这样的好地方,更是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因此年年京都诗会便都设在此处。

  马车在半山腰的石子路上停下,几人下了马车,便一同往观乐亭行去。

  走了约莫一刻钟的功夫,眼前便出现了一处极干净的湖,湖心处便是那观乐亭的所在。远远望去,可见层层红瓦,檐角挂着的铜铃在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苏怀瑾跟在谢蕴身后,行过木板桥,进了那亭子里头。

  那亭子倒是十分宽敞,先到的十几个人正热闹地聚在一处,谈论着京都近日来流传的诗词歌赋。

  谢蕴一踏进亭子,便极热络地朝众人打起了招呼:“许兄,周兄,多日不见啊!”

  说着,他又侧身指了指苏怀瑾,眉飞色舞地介绍道:“这位是我的朋友,南侯府的苏公子,他可是青煜公子的得意门生呢。”

  众人一听是宫青煜的学生,不由得对他多了几分敬意,连忙拉着他坐了下来。

  一群人正围着苏怀瑾说得不亦乐乎,忽然听得面前一个极清冷的少女声音淡淡响起:“你就是苏小公子?”

  苏怀瑾闻声转过头来,抬眼看向正站在他面前的少女。

  谢蕴听得声音,也转过了身子,朝那少女所站之处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