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吐谷浑欲归(二合一)_盛唐剑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湖这个风水宝地,渐渐发展壮大,成为西方一大强豪。

  只是好死不死,吐谷浑跟中原作对,先让隋朝的杨雄、宇文述打的落花流水,又来李靖、侯君集灭国。

  经过几起几落,吐谷浑分成了两部。

  一部已经融入大唐,成为大唐子民,还有一部让强盛兴起的吐蕃收入帐下。

  原本吐蕃是一高原民族,麾下兵士以山地步卒为上。正是因为吸纳了吐谷浑,引入了他们的养马骑射技术,这才拥有了横行西南方的实力。

  不过吐蕃固然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已经有了封建社会的风貌,但骨子里依旧是奴隶社会。

  作为亡国之民,吐谷浑依附吐蕃的百姓,地位远无法与吐蕃人平起平坐,有着很明显的阶级差距。

  这一点与唐朝有着鲜明的对比。

  唐朝最大的特色就是包容,海纳百川。

  不问种族身份,只要一心向唐,皆能为大唐接受。

  这血书中,吐谷浑的遗民首领也痛哭流涕的诉说自己在吐蕃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希望能够投入天朝上国的怀抱。

  “将子寿、林甫、少伯、季凌、达夫叫来!”

  裴旻让王维将张九龄、李林甫、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一并叫来商议。

  裴旻将血书交由五人过目。

  五人中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先后露出了喜悦的神色,他们都是直臣。

  这对家国有益,他们能够发出由衷的喜悦。

  李林甫却陷入了沉思,在想着此事有什么可以操作的空间,利于自己的表现。

  张九龄道:“此事确实是一件喜事,但细细想来,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这个叫慕容延的原吐谷浑皇族说他能号召八万吐谷浑百姓归附,八万,可不是小数字。一但动起来,吐蕃不会坐视不管。必然派兵追击,能有多少抵达我唐境?”

  “要注意的是,我大唐与吐蕃现在关系友善,双方往来密切。此事会不会导致彼此不合?造成纠纷?牵扯的关系大多,需要逐一商讨。”

  李林甫直截了当的道:“张兄观念过于陈旧,我大唐与吐蕃是宿敌,所谓友善,就是笑话,往来密切也是假象。一但有任何异变,首先对我朝翻脸的,必定是首鼠两端的吐蕃。国公对此心如明镜,故而即便吐蕃再有诚意,国公对于莫离驿与瓜州这两地的军备毫不松懈。”

  王昌龄、王之涣眉头皱了皱,没有多什么。

  裴旻微微暗笑,比才华文采,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他们要甩李林甫十条街,但比心机深沉,他们三个加起来也勾不着李林甫的脚板心。

  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他们是志向相同,关系极为密切。

  而李林甫连词字大意都认不全,跟他们不是一路人,双方有着明显的隔阂。

  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世人称呼为曲江风度,让人心仪。他与李林甫是天生的对头,也导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