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二十八章 军队的根基_吃货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环境下,很难跟着他们一起造反的。

  在东征军中高句丽新军的只有这5万人,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供应全部依赖唐朝,海上又有强大的唐军舰队。如果他们造反,就必须依靠倭奴国人提供后勤保障,眼看着倭奴国人是指望不上了。

  就算是唐朝人不派军队来围攻他们,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就可以瓦解这支高句丽的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高句丽辛军的将领们,如果还跟着倭奴国女皇等人瞎胡闹,那真是脑子进水了。

  高句丽新军的将领们望着东征军大帅李佑,心道:“你在这里一个劲儿的说倭奴国的女皇阴险,你比她可阴险的多了。”

  他们现在彻底认清了形势,既然李佑不追究他们曾经与倭奴国女皇勾结的事情,给了他们出路,这些人都不是傻子,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再次表示,一定会服从东征军大帅府的调遣,奋勇作战,不辜负西北王殿下的期待,请西北王殿下看他们的表现。

  李谨行所在的高句丽新军第九镇的将军,是这次跟倭奴国女皇等人接洽的牵头人,他现在认清了形势,为了表示他的诚意,主动表示他会和朝廷派来的监军密切配合,一切行动听从东征军大帅府的指挥。

  对于高句丽新军的情况,李道宗和牛劲达是知情的,他们很担心这支军队在关键的时刻反叛,那可是要命的事情。他们曾经建议不让这些军队参与征讨倭奴国的战争,在百济抓捕其主要将领,将其就地解散。

  李佑不同意这样做,高句丽新军总人数不下20万人,采取这样的办法处置这些高句丽人,对于其他各地的高句丽新军将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现在,看到李佑如此轻松的就解决了这么复杂的问题,李道宗等人都时很佩服。化敌为友,比起于与敌人死磕,这里外的差距天差地别啊。

  李世民以心胸宽广著称,李佑在这这个方面,完全继承了李世民的优良品质,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目前为止,东征军内部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会议结束后,李谨行来向李佑辞行,李佑对他的表现很满意,说道:“这仗打完后,你到我府上做参军吧!”

  能够得到王爷的赏识,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李谨行自然也十分高兴。不过,他人高马大,胸怀大志,本身就是一族之长,不愿意做一个王爷身边的随从,他说道:“感谢王爷的赏识,臣愿意追随王爷,可是臣的性子粗豪,更愿意在军队里面带兵,还请王爷勿怪。”

  李佑没有不高兴,他很欣赏这样有抱负的年轻人,他笑道:“也好,等到这一仗打完了,你来找我,有什么愿望我会满足你的。””

  “谢谢王爷了。”李谨行说道。

  李佑回到寝室,喜鹊送来了王玄策和物部九美子的电报,电报上说唐朝时团马上会跟倭奴国签订协议,平安离开看来问题不大。可是物部一木却被留在了藤原京,这可是个大麻烦啊。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