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八章 政令通畅的问题_吃货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分人的利益,朝廷的政令推行起来就会遇到重重的阻碍。

  李世民早就想换掉这些人,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多的人才,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对于李世民来说有些太漫长了,他急于改变这种现状。

  李佑说道:“父皇,其实这件事不难,您看这样……”

  李世民大喜过望,说道:“好主意,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大大的改善观了官僚结构。十年时间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新的官僚体系。”

  李世民和李佑整整谈论了一天,晚上共进晚膳,又一直谈到深夜。李佑离开帝寝的时候,已经是午夜了,

  不久以后,唐朝颁布了几项措施:

  其一,在所有州、府,建立综合性的大学,所有毕业生,都可是担任朝廷从九品官员,优秀毕业生可以担任正九品下的官员。羁縻州建立大学或者高级中学,毕业生的待遇与以上相同。

  开放对社会各阶层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大学考试,量才录用。

  这项措施,受到了广大学子的欢迎,毕竟科举考试三年一次,产生的人才不过数十人,这就断绝了大部分学子踏上仕途之路。有了这项措施,就为天下的广大学子从政打开了大门。

  仅此一条,每年将会为大唐产生大量的有文化的官员。

  其二,在各州、县、乡,增加学校的数量,采用各地自建,官府进行补贴的办法,鼓励商人投资办学。

  其三,进一步提高工商业的地位,工商业从业者的子弟入学、从政不再受到限制,住宅、车马、服饰可以享受从五品官以下官员的规格。

  其四,朝廷由尚书省和吏部颁发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

  ……

  在李佑给李世民的建议中,有一项最令他感到痛快,这是解决政令不通最有效的手段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

  这项制度的核心就是把认真执行朝廷的政令,在考核官员政绩的内容中,占到八成。简单地来说,就是军管。

  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中规定,只要是朝廷颁布的政令,各级官员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就像在军队中服从命令一样,只要是阻碍了朝廷政令的实行,无论各级官员,立即解除职务。

  这项措施听起来有些不合理,因为在执行朝廷的政令过程中,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强行推行朝廷政令可能会造成当地的很多麻烦,甚至造成暴乱都有可能。也会因此造成官员们微微诺诺,不顾当地实际,机械地执行朝廷的政令的情况。

  然而,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也比朝廷的政令不通,危害要小得多。

  朝廷颁布的政令,毕竟是经过深思熟虑,适合唐朝总的形势,适合大部分地区的情况的。

  假如朝廷的政令,的确不符合某一地区的特殊情况,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中规定,当地的官员可以将当地的实情向上级部门汇报,但是在没有得到批准之前,必须坚决执行朝廷的政令。

  如果有的官员,能够冒着罢官甚至杀头的危险,本着爱国爱民之心,确实根据当地的实情,违背了朝廷的政令,妥善的处理了当地的矛盾,为朝廷避免了重大损失。这样的官员就是特殊人才了,也为朝廷发现栋梁之才提供了依据。

  当然啦,这样的人才凤毛麟角,也更难能可贵。

  实行这样的考核标准,会得罪大批的官员,这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负责执行。

  李世民早就有了人选侯君集。

  在担任吏部尚书的第一天,侯君集就表现出了他强悍的本质。

  那是在去年,侯君集接替了长孙无忌的吏部尚书后的事情。

  去年的一天,吏部。

  侯君集新官儿上任,兴冲冲地来到了吏部,这才发现除了一个吏部的郎中正在打扫卫生,其他的官员还都没有来上班,此时,已经出超过了正常上班时间的半柱香的时间了。

  侯君集强忍着怒火,站在大堂里,等着吏部官员们的到来。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