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9章 《发如雪》(跪求月票!)_歌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赏析——

  ……

  这首《发如雪》,前奏的流水声、长剑出鞘声,取“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意,既交代了主人公武将的身份,也用诗文的下半句“举杯消愁愁更愁”来揭示接下来的音乐。

  主歌,只有舒缓的钢琴声,平静的陈述。配合歌词“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好似是主人公帐中伏案独坐,对着暗淡的月光,将心中的愁绪就着杯中酒一饮而尽。接下来扬琴的旋律进入后贯穿全曲,对全曲的意境影响很大,这就像火锅底料对于火锅的质量一样重要。

  过渡段,在扬琴和钢琴的基础上加入乐器埙。音色表现出凄凉哀愁的情绪,相对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进行,既将音乐推向副歌。也将主人公的愁绪表达的更深了一层。之后在扬琴相对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辅助下,全曲进入副歌。

  副歌部分。扬琴在明亮的音色特点上加入了混响,凄凉的意境,仿佛蒙太奇镜头的连接,今昔对比的情景,在主人公的头脑中不断播放,恍如隔世的意境。好似是告诉人们,红颜已逝,无可挽回,“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间奏,扬琴消除混响。撤掉了埙的演奏,旋律拉近,思绪回到现实;随后加入大提琴低音,好似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现实的繁华与内心的凄凉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大提琴与扬琴音色的融合,似乎是描述了一种酒过三旬,主人公在微醉的情景下执剑而舞的画面,而此时的说唱,更似喝醉时的低音呢喃。

  重复乐段的间奏中,说唱部分在前一段的基础上改成八度重叠,旋律性比上一段有所增强,情绪也相对高涨,为最后的高潮埋下伏笔。

  高潮部分,歌词“红尘醉”,旋律拔高的地方,主人公完全喝醉情况下情绪的完全宣泄,醉语杳然。

  尾声的“啦儿啦”,儿化音,相对轻快的旋律,是主人公醉眼朦胧中似又见到了当年“铜镜映无邪,扎马尾”的她,如果还有选择一次的机会,“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轻快的人声加上埙演奏的旋律,鲜明的音效对比,表明主人公只是在自我麻醉而已,使人更觉悲痛、心酸。

  其中埙演奏的旋律以属音为主,给人一种未结束的感觉,表示主人公的思绪仍沉浸在令人心酸的遐想中;与之相反的是主旋律,一直围绕主音、中音进行,相对来说比较轻快、明亮。

  两条旋律同时演奏,表明两种不同情绪的交织,表达复杂的心理情绪,使歌曲主题得到深化,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尾奏,音乐又回到平缓的钢琴音色中。伴随阵阵寒风掠过的声音,意境回到现实,仿佛主人公一个人醉倒在桌上,旋律渐渐拉远,最终定格。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