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 汪袁配合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保定)同盟会支部负责“库藏”的女同志杜黄,曾在一次报告中道出了汪精卫地作为。

  她说:“本支部部长(汪精卫),固主张以政治手段推翻清帝者,彼于同志之活动,军警之联络,枪弹之购置,向不措意。库存手枪、子弹因年代久远,子弹大多不合手枪口径,所以不能用。”

  支部军务部长吕超和汪精卫也有过争论,吕反对“政治手段”,指出:如果“役于清帝之臣仆”(指袁世凯)接替清帝的军政大权,那就和“父死子传、兄终弟继”无异,根本不是革命。

  吕超还曾制定京畿革命计划,准备联络近畿各军中他的陆军同学,发动起义,以倾覆袁世凯。

  由于汪精卫的干预和反对,吕超的京畿革命计划无法实行。

  武昌首义成功后,北方的革命党人,曾请求湖北方派员指导北方的革命。湖北军政.府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派出胡鄂公等人前往。

  胡鄂公(1884—1951),原名荣铭,字新三,号南湖,生于南五洲胡家祠堂(原属江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少失父母,靠亲戚抚养,并读私塾,常得塾师周济。早年曾参加其兄胡荣珪领导的澧洲、华容、公安的洪门起义,失败后回乡务农。

  一九零六年入郝穴预备中学堂学习,时逢民主革命运动兴起,他与同学熊德山、宁郭开、钱铁如等二十余人结为辅仁社,任社长,宣传革命。

  一九零九年考入保定直隶高等农业学校;发起成立保定学生断发会;并组织共和会,在京、津、晋、桂、粤、鄂发展会员。

  辛亥武昌首义爆发后返鄂,任都督府高等侦探科长、鄂军水陆总指挥,大别山要塞监督等要职。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中旬,奉黎元洪之命,以鄂军**全权代表身份赴京、津。月底,胡在津成立津军司令部。十二月二日,成立鄂军代表办事处,胡兼任总指挥,又成立北方革命协会,被推为会长。

  曾策划行刺袁世凯。

  据胡鄂公在他所著的《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记载:

  汪精卫与袁世凯结成政治联盟后,汪曾将革命党在京、津、保的情况全盘提供给袁世凯。

  袁“投之以李”,对汪说:“汝能持之,则团体之发展,暗杀之组织,恣汝为之可也。”

  可见,袁世凯极希望通过汪精卫来掌控北方的革命党的活动。

  十二月三日,汪精卫由天津赶赴北京,“说者谓兆铭之赴京,系奉世凯之召,与处决王熙普有关者;又有谓世凯之召兆铭,于议和进行事有所咨询者。”

  汪精卫走之前曾对胡鄂公说:“清我两军汉口谈判,现已停战议和,吾党同志,在此停战期内,幸勿有所行动,致启背约之责。”

  汪精卫在北方的所作所为无疑引起党人的怀疑,诚如党人叶季高所言:“兆铭已受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