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4章 太上大使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适从接任大使以来,便招惹来种种议论和流言。特别让人眼热的是,胡适在大使任内,竟如旋风般地往返美国、加拿大等地,用有些人的话说,名为讲演,实为游山玩水。还有就是所谓沽名钓誉接受名誉学位。四年间,他竟领得二十七个荣誉博士学位。如此风光灿烂、显山露水、出尽风头,怎不叫人羡慕嫉妒。于是,好些多事者便众口一词:胡适“只好个人名誉,到处领学位”。

  这些议论和流言,到了1940年间,到了高潮。伴随这些流言蜚语的则是谣言四起。

  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病逝后,院长一职空缺,当时,评议会曾推举胡适继任,可是,蒋介石的意中人却是顾孟余。所以,当孔祥熙汇报中研院院选时,蒋介石生气了,随口说道:“他们既然要适之,就打电话给他回来吧!”

  此信息传出后,传着传着便走了样,传到了海外竟成为:胡适即将回国当院长,颜惠庆将赴美任大使。

  其实,早在一年前,胡适因病住院时,便传言颜惠庆将任驻美大使。当时,蒋介石知道后,唯恐影响工作,立即让王世杰给胡适拍去电报:外闻所传“颜惠庆继任的消息,纯属虚造”。

  旧风波刚息,新风波又起。美国《中国日报》发表消息:“传颜惠庆将任驻美大使,胡适博士或调任中央研究院长。”

  身在美国的胡适怎么能想到,这是蒋介石的气话惹起的风波,自然不能不信。于是找近人打听。

  蒋介石赶忙又让王世杰致电胡适:“谣言所出,乃中研院院选所起。政府以美使之任重于中研院,故不拟调其回国。”

  但是,实际上,蒋介石对于胡适处理中美关系的信心,到1940年春天已急速降低。在此之前,蒋介石很欣赏胡适的“苦撑待变”,但“苦撑待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苦撑待变”是很难熬的。胡适没法告诉蒋苦撑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能变。

  中国抗战的形势越来越艰难,财政情况则更为拮据。

  在国际上,除了美国外,凡是有能力帮助中国的国家(英国、法国、苏联)不但不帮助中国,反而出于不同动机而对中国进行伤害。到了1939年底时,中国政府上下,一种悲观的意识已经逐渐占了上风。认为,在当前状况下,实在无法再“苦撑”下去,而“待变”逐渐变得毫无意义,在“变”给中国带来好处之前,中国就可能会全盘崩溃。

  蒋介石把越来越多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1940年,蒋介石委任宋子文出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并派他为处理对外借贷的“私人代表”出使美国。宋子文的美籍顾问杨格随行。

  同年6月14日,蒋介石在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函中表达了他对宋子文的完全信任:“因世界局势之剧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