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适虽然身在上海,但仍然很关心最初回国给自己发展机遇的北京大学。1929年1月19日,胡适到北平,以新当选校董的身份参加了北平协和医学院校董会的会议。

  梁启超在胡适到北平当天去世,胡适作挽联:“文字收功,神州革命;生平自许,中国新民。”

  1月25日,胡适作《留恋》一诗纪念北大:“三年不见伊,便自信能把伊忘了。今天蓦地相逢,这久冷的心又发狂了。我终夜不成眠,萦想着伊的愁,病,衰老。刚闭上了一双倦眼,只见伊庄严曼妙。我欢喜醒来,眼里还噙着两滴欢喜的泪。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总是这样叫人牵记!’”

  2月4日,胡适的朋友徐旭生请胡适吃饭,邀李润章、李圣章作陪。饭后李润章问胡适对北平教育有什么意见,胡适主张把北京大学改作研究院,分为四个分院: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国学院、外国文学院或文学院。北大以后只招研究生,五年之后就只有研究院了。这样计划,可以避免现有的北大学院、师范一院、师范二院、法学院、文理分院的种种重复,又可以提高北方及全国之教育程度,并且吸收全国的学者和各个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胡适在上海期间,还积极参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的事务。

  前边提到过了,袁世凯在外务部尚书的位置上,也干了很多的实事。

  最大的业绩,是为美国退还了部分的庚子赔款所做的努力。

  庚子还歀曾经是压在晚清贫困交加的中国人民身上的最为沉重负担,可以说是压得中国人民喘不上气来。

  有人说,在晚清对外关系中,英国是和中国结怨最早的,日本是和中国仇怨最深的,相对关系好一点的是美国。

  袁世凯到任就听说了一个情况,是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提供。美国公使梁诚说他在和美国的各界人士接触中,发现美国有很多有良知的政治家和各界人士,认为中国的庚子赔款过多,对处于苦难深重中的中国人民怀有着了深深地同情。

  袁世凯对这件事引起了高度的注意。于是要求奉天巡抚唐绍仪,下功夫和美国驻奉天总领事的联络,加强沟通和合作。

  一九零八年,袁世凯承诺,成立东三省银行从美国借歀,积极回应美国方的关切。

  同年,袁世凯派唐绍仪赴美进行秘密谈判,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退还庚子赔款。

  为促成这件对国家和民族至关重要的大事,有功之人当属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他曾经做了很多美国国会议员的工作。

  还有一个人就是美国的在华传教士明恩溥,他曾经通过和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的关系,写信并当面劝说过美国总统。

  几年后,美国在偿还本国侨民的损失后,要将赔款的大部分退还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