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演说词在《东方杂志》刊载。

  1924年初,为了便于妻女学习美术,蔡元培移居法国巴黎。

  3月底,他应留英学人的邀请,赶赴伦敦。游说英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力促其退还庚子赔款,用于发展中国文教事业。并且向当地散发了《处理退还庚款的备忘录》。

  随后他前往哥尼斯堡,代表北京大学参加德国学术界,为康德诞辰二百周年举行的纪念大会。表达了中国的学术界对这位哲学大师的尊重和重视。

  返归法国后,又协助留法学生举办了留法中国美术展览,并为展览目录撰写了序文,向欧洲公众介绍中国文化。同时他还参与了里昂中法大学的部分事务。

  8月间,蔡元培到维也纳出席第六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其后。又在荷兰海牙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了国际民族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其中心议题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的民族问题。

  此时,他对民族学产生浓厚兴趣儿。与会期间,他遇到了莱比锡大学的同学但采尔。这位现在已经是德国的民族学的专家,竭力劝说蔡元培到汉堡去,说那里博物馆的民族学的历史资料特别丰富。

  十一月底,蔡元培即到汉堡大学报名入学,进行有关民族学的学习和研究。时年他已经是58岁,从他初到德国留学至今,已经流逝了20个春秋。期间历经风雨,却未曾改变,童心搬的求知欲。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的消息,传到了欧洲。

  无限悲痛的蔡元培马上撰写挽联和祭文,以表哀思之情。

  他在挽联中写道: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对孙中山先生是十分敬重的,其挽联可谓溢于言表,既挽逝者,又鞭策后人。联语不但对仗工整、构思精巧,而且言简意赅,含义深远,实为挽联中之佳作

  4月12日,旅英各界华人在驻英中国使馆举行追悼大会,蔡元培亲致悼词。

  他沉痛地说:“现在,孙先生的体魄,我们就是有法保存,也无法侯他活动了。然而,他的精神,还是活现在我们的精神上。我们大家若是都能本着他卓越的政见,而师法他的毅力,为不断的奋斗;师法他的度量,为无涯的容纳;将来终有一日,把孙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完全实现。那就我们现在的追悼会,也未尝不可算是孙先生复活节了。我们还当于极沉痛的聚会中,提出极严重的责任心,才能不辜负孙先生呵……”

  像民初的很多政治家一样,蔡元培也是一个优秀的演讲家。这一番话,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随后,抗议日本资本家和英国巡捕枪杀中国工人的“五卅”运动爆发。蔡元培致电北大及全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