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愿违。

  民初的政党活动,自癸丑二次革命后即销声匿迹,甚至连推翻清朝,创建民国的国民党亦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开国人物如孙中山、黄兴、陈其美、胡汉民、于右任等,有的亡命海外如孙、黄二公,有的难逃厄命如陈其美被刺杀。一直到护国运动开始以后,政党活动才开始在西南和东南各省重行恢复。

  到民国四五年间,政党活动仍比较沉寂,当时够得上称为政党的,也只有下面三个:

  一、中华革命党,自癸丑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国民党领袖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皆避居海外,国民党亦被袁所解散。孙中山从二次革命的失败中深切感到,“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涣散”。于是,孙中山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重组新党,拯救革命。

  一九一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孙中山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

  孙中山手书的《中华革命党总章》提出了该党纲领,明确规定本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统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继承了中国同盟会时期的民权、民生主义的革命内容;同时把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党纲的重要内容。

  二、国民党温和派,也被人称为国民党右派。他们部分散在海外,有的留在国内,有的则在日本。当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时,亦曾联络他们,但他们反对中华革命党的过激立场。

  如:《中华革命党党纲》中对于参加革命和未参加革命的党员划分界限,享受权利亦不同,这一点温和派的人士是反对的。他们觉得革命不应该分彼此,也不应该分阶级。同时孙中山规定党员入党时要加盖手指模,也是温和派所不同意的。因此以黄兴为首,都不肯参加。

  到了日本提出廿一条后,温和派进一步希望国内团结抗日。其时黄兴已由日本去美国,未参加这次行动,这次行动是由李根源、钮永建、程潜、陈强、陈炯明、章士钊等二十八人列名通电,要求停止反袁行动,一致对外。且因当时欧战爆发,便组织了欧事研究会以联络同志。

  李根源(1879年6月6日—1965年7月5日),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爱国人士。

  李根源生于云南腾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昆明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入日本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后升总办。民国六年(1917年)二月,到任陕西省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任北洋政.府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