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4章 赴日考察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彪是草包一个。

  赵和张之洞交接时,张之洞是对黎元洪大加赞扬,赵便对黎元洪特别关注。很快发现黎元洪确实德才兼备,和张彪远不在一个档次上,就有了重用黎元洪,用黎元洪取代张彪之意。

  黎元洪得知此事后,急忙找新任总督力辞。

  他真诚的对新任总督说,张之洞张大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他前脚刚离开,因重用自己而去撤换他的崇信之人,会陷自己于不义,以后没法与恩公见面。还对赵承诺,无论需要办什么事,尽可以吩咐他,他也一定会全力以赴。

  另一方面,则把此事透露给张彪,让他速筹办法。

  张彪急派自己的丫夫人去京找张之洞,张之洞给赵来信,委托关照张彪,从而使张彪保住了官位。

  自此以后,张彪真正认识到,自己这些年来,对黎元洪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和黎元洪彻底改变了关系。每次宴客,必请黎元洪,黎元洪不到,决不开席。在别的场合,也都对黎元洪足够的尊重,和过去相比判若两人。后来,黎元洪和张彪,这两个人品、性格、为人处事天壤之别的两个人,竟成了好朋友,不能不让人称奇。

  张彪是死忠于清廷的。

  一九二七年九月十三日,张彪病危,在临终前十来分钟,回光返照,显得格外清醒。清逊帝溥仪闻讯急忙赶来看望,使他垂死的身躯激动起来。

  他虽然口不能言,并且已经无力举手表示致敬,面部悲哀的表情依稀可见,只能微微作一下告别状的姿态;但是他的眼睛目光灼灼地向着这位昔日的主公,死死地盯着他终身维护的清朝末代皇帝,一直到断气。

  溥仪为痛念这位清朝的忠臣遗老,挥泪不已。成殓之际,溥仪亲书“心如金石”匾额,又赐陀罗经被,为他送行。

  黎元洪虽然未见到他最后一面,但在祭奠时也嚎啕大哭,表现得异常地悲哀、异常地人情世故。经张彪家眷苦苦相劝,才依依不舍地含泪登车而去。

  当然,这为后话。

  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黎元洪如此的待人,也为自己经营出了特别好的人际关系。

  张之洞是个著书立说之人,一八九四年四月,他的著作《劝学篇》问世。

  张之洞的《劝学篇》,一八九八年刊行。是阐述“中体西用”,宣传洋务思想的代表作,共二十四篇。

  他主张以“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以中学纲常名教之本,维系世道人心。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观点,主张先明内学,然后择西学以用之。提倡“立学堂、修铁路等,采用西技西艺”。反对维新派“开议院”、“兴民权”的主张。先后译成英、法文出版。一九零零年纽约出版的英文本,易名为《中国的唯一的希望》。

  张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