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9章 小王文的战斗力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9章小王文的战斗力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大约是某太上皇在迤北待得过于久了,已经忘了大明的科道风宪,是何等的耿直敢言,尤其喜欢直刺君过。

  李实的这番话,说的毫不客气,几乎是毫不遮掩的指责太上皇任意妄为,以致瓦剌之祸。

  现如今身陷虏营,仍不思修身慎独,依旧冲动莽撞,做事不过大脑。

  想想吧,区区几百个贡使,说是大事也是大事,说是小事也是小事。

  大明给藩属使节的赏赐向来是极厚的,几乎每隔前来贡使的使节,都能获得数倍于自己携来贡品的回赏。

  这些赏赐按制出于大内,花的都是天子自己的钱,心疼自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要说支撑不起,却也是笑话。

  瓦剌欺瞒贡使人数,早已有之,这固然是一大笔开销,但天子内库还不至于拿不出来。

  单纯从这一点来看,答应也先增加贡使的要求,迅速促成谈判,换得太上皇尽快归朝,其实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但是,事情不是这么论的!

  自土木一役之后,不管是前期以拜见上皇为由,还是后期正式提出和谈迎归,大明朝廷前前后后遣使也有五六次了,带过来的金银财帛赏赐之物也确实不少。

  所以,如果能够迎回太上皇,朝廷是不心疼银子的。

  但是有些事情,涉及到原则问题,是不能轻易妥协的。

  瓦剌瞒报使节,欺骗朝廷,骗取赏赐,被察得处罚之后,恼羞成怒,寻衅边境,劫掠军民。

  大明讨贼伐罪,名正言顺,乃王道之师!

  虽然有土木一役的大败,但是其后战局扭转,前有紫荆关之胜,后有沙窝大捷。

  当此情况之下,贡使的人数涉及到的,就不仅仅是赏赐财帛的问题,而是大明的体统尊严。

  怎么去评判一场仗打赢了还是打输了?

  不是看双方谁牺牲的人少,而是要看开启战争的矛盾有没有解决,是被哪一方解决的。

  作为挑起战争的导火索,大明兴兵北征,就是为了给也先一个教训,让他不要把大明当冤大头,保持边境的安宁。

  这个时候,将原本永乐陛下和也先之父约定的人数扩充十数倍之多,岂不是自己打脸,承认当初北征是不义之举?

  答应这个条件,丢的不是太上皇一个人的颜面,丢的是整个朝廷的人,对不起的,是二十万惨死在土木堡的官军将士!

  所以,在李实自己看来,他这番话,说的还算轻的。

  当然,朱祁镇或许并不这么认为。

  此刻的他,回归京师的希望近在眼前,有些事情,他哪怕也懂,恐怕也不愿意懂。

  被李实当面如此“进谏”,朱祁镇的脸色迅速涨红,捏紧了拳头,差点就要龙颜大怒。

  不过到最后,他喘了几口粗气,到底还是压制住了情绪。

  宠信王振,土木丧师,圣驾蒙尘,被俘北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