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6章 东线绞肉机_工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预料到战争爆发得如此迅速,但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俄国第四集团军、第五集团军一部直接从侧翼攻入了奥匈帝国左翼的侧后位置。

  面对被切断退路的威胁。原本奥匈帝国计划中的进攻最终演变成一场跑步撤退,以至于俄国两个集团军的后备师都未进入战场,战斗已经结束了,第三军团两个军撒丫子窜到了达维兹尼察河一线,双方在两座奥匈国防军搭建的浮桥前方展开了浴血奋战!

  一方是拼了命了要脱离战斗,另外一方则是趁胜追击,所以战斗的结果已经毫无悬疑,入夜后,康拉德大公派遣的援军依然看不到影子,而俄国人野炮团已经在几个小时后赶到了激战前线。所以,第三军团右翼指挥官库司马克将军毫不迟疑的命令摧毁了浮桥。

  达丹克尔高地战役揭幕了整个东线战场残酷的战争规则,是役,奥匈帝国第三军团遭到了重创。担任进攻任务的原本就是军团的核心主力,撤离到达维兹尼察河以南的两个军除了师级建制尚存外,兵力损失7成以上,基本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5万奥匈帝国国防军,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覆灭在东线战场,这样的战损。显然震惊了北京军政部内的大批中国军人,虽然欧战的规模可能是空前的,但这样的战损,还是大大超出了原本大多数人可以想象的,同时,这也在执掌中国军力的这个最前军事机构内激起了更狂热的讨论。

  20日,遭遇右翼溃败的奥匈帝国东线指挥官康拉德大公显然意识到自己军事布局上的问题,不过,摆在奥匈帝国军队面前的战局,已经让他同时意识到另外一个焦点――改变战略已经不可能挽回第三军团的损失,即便抽调左翼的军力,也不可能将右翼俄国军队主力击溃或者击退。

  康拉德曾指望取得的重大胜利,如今显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崇尚进攻战略的奥匈国防军,并没有取得预料中的成果,反而是遭遇了失败的危机,而且危机来的如此的突然!俄军在数量上的压倒优势日益对奥军不利,不过,好战的康拉德大公显然并未受到失利的影响。

  当天,他向帝国参谋部参谋长博尔弗拉斯拍发了东线战报并转呈奥皇御览……在我一生中最严峻的时刻,我收到了您19日对我过于赞誉的信。我赶紧复函,仅想补充指出,就在我写信之际,会战正在进行,此战将决定我君主国的命运……

  命运之神似乎再次向康拉德大公伸出了橄榄枝,俄国第四集团军在正面击溃了奥匈帝国左翼部队后,却意外的陷入了新的困境,因为高地旁塔内夫河谷的复杂地貌,原本俄国人预期的水上运输通道并未得到施行,而要翻越高地丘陵运输重装备的计划,显然完全无法满足前后紧随的两个俄国集团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