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 海外计划_工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型铁甲舰的王睿杰来汇报仿制中碰到的问题,现在问题集中在船用钢材的构件上,铺好的巨大龙骨,却没法和制造的钢甲进行无缝的铺设,这次刚从德国聘请来的船舶工程师看了之后,认为是钢板制作工艺不过关。

  铁甲舰钢板厚达200-300mm,完全无法进行随意扭曲,若是稍有误差就造成无法完全耦合。对于这些纯技术的玩意,秦铠就算有光脑也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他琢磨了一下,他把炼钢厂的王飞、钱永平都叫来,又把造船厂现在的主管王睿杰、廖德昌、胡长途几个也找来现场商议铁甲舰的事情。

  炼钢厂现在忙活着新的高炉和增加产量,这钢甲的生产方面,即便是掌握了加工技术,还是需要太多的人工干预,而最重要的是钢铁产业工人的不足,导致这产量一直上不去。而且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工艺方面,300mm的钢甲,那绝对是一个大铁砣,就是徐国方那里生产的最先进的千吨水压机加工起来也很困难。

  之前也曾对501舰内部改造时用过。但是当时的钢甲几乎每块都是量身定制的,加上是舰体内的改装,相对容易。而现在用于船外壳的密闭型装甲的工艺要求显然是要提高几个等级。

  经过商议,炼钢厂的两位主管建议先生产70-150mm的高碳钢甲或者复合式钢甲,这通过改良轧钢工艺已经可以实现量产,而对于超厚型装甲的工业化加工建立攻关小组。同时要求完善钢甲的切割工艺,使之适合与铁壳战舰的需求。

  而现在工艺可生产的300mm代号CT31镍钢甲和带还CT32的哈威式钢甲则依旧保持现在的产量,这些可以对船上重要部位,如指挥室、弹药库、锅炉房、炮塔位进行加固,内部的加固,现在工艺的钢甲完全能胜任,唯一的麻烦是产量。

  很快,秦铠又把船厂的高级工、炼钢厂的高级工都找来,又让船舶工程师安德鲁召集所有来到马尾船政的德方船舶和钢铁方面的工程师。到场的船政方面的技术工有近百人,而德方的工程师也有四十多号,秦铠公布了船政关于船舶技术攻关的一些项目,提出了高达万两白银的悬赏,不过前提是这些工艺有助于第一艘铁甲舰的完成,在下水后,这些奖金将一次性发放。

  显然高额的奖励费立刻再次激发了所有人的积极性,一部分德国工程师和中国技术工人一起自发组成了工艺小组,开始改良马尾船厂和炼钢、轧钢的设备,希望通过设备的改良和加工工艺的提高完成这些宣布的攻关项目。

  秦铠作为一个门外汉,显然即便他参与也无助于工艺的改进,他琢磨半天,才从光脑中找到了两本近代关于船舶制造的基础读本《船舶制造基础》、《船舶力学原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