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猪皮帽子_你的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晚又有人要进诏狱咯。至于那些城狐社鼠,我也根据番子的汇报,记下了名号,拉了清单,交给锦衣卫。

  开心,又有人要去台湾咯,小琉球的番膏养人啊,多吃一些,多吃一些。

  虽然一天下来赚不了几两银子,但终究是个好的开始,赛里斯没有星期日、斋戒期不能干活的陋习,宫女们每个月都要干三十天,这意味着三座工坊每个月都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利润。

  一天要是能赚十两银子,一个月就能赚三百两,一年就是三千两,你说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以前的皇帝就想不到呢?

  大概是嫌自己精力不足,管不了生产吧,但纺织工坊完全可以交给皇后、贵妃们管理嘛。而且织布的宫女都是女人,也不存在后宫与宫外男人接触,有伤风化的问题,织机技术和组织管理也可以靠经验和摸索解决,生产积极性可以靠给宫女加工资解决,明明是共赢的事情。

  果不其然,大臣们又开始骂我了,我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人骂,反正那些人只负责提出问题,至于问题怎么解决,就不是他们的责任人。我看看这回都怎么骂的……

  与民争利,无聊的老生常谈,我加个茶税、酒税都有人说与民争利,明明这些商税是成文法的一部分,全天下都能卖布,就皇帝卖不得,这是什么道理?

  宫闱之祸,神经病,全天下的家庭都是男耕女织,大猪蹄子把豹房边的十亩御田一口气都垦了,没见你们骂,皇后带几个女工做做针线活,补贴家用,你们这帮人就瞎几把骂,是不是我们朱家天天喝西北风,这些大臣才会安静啊。

  扰乱市场,布贱伤农。

  我记住你了,上个月棉布价格飞涨,就是你伙同松江商人囤货居奇吧?锦衣卫!锦衣卫!给我狠狠查!

  反正不管文官们说什么,我都要坚持工坊的运行,户部断了生丝纱锭的供应,我就从市场上买,工部不肯提供织机,我就让宫里的木匠自己造,北京城的商人通了气不肯出正常价收购,那我就让倭人晚上去他们家房梁上插手里剑和恐吓信。

  文官不要脸,皇帝就要比文官更不要脸。

  好在宫中的生产规模很小,莫名的阻力只是稍稍抵抗,就烟消云散,似乎默认了皇帝从北京的布匹生意里分一杯羹的出格举动。

  赛里斯那句典故怎么说的?得到了甘肃,还想要整个四川?

  我揭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真面目。

  增加织机数量,买断市面上所有原料,培训更多的宫女和太监参与到大织布中,实行车间责任制,所有人三班倒,人停机不停。原先只要一辆马车就能装完宫中产出的布匹,现在运进原料,运出成品的车队络绎不绝,每天都有过劳而晕倒的织工被抬走。就算这样,更多的贪图月钱和伙食的太监宫女依然愿意补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