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11章 龙城翻建_我在原始部落当酋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教育制度的规定,木风看上去采用的是后世的义务制教育,但事实上是结合了科举制与前世义务制教育的优点。

  因为科举制的考试没有后世的学期测试这一说,而义务制教育只是在费用上有所减免,却不会让通过“大考”的人成为官员。

  能通过大学毕业成为政府官员的,只有科举制是这么干的。

  而能让学生迁居户口的,则只有前世的大学升学。

  当然,木风在这里做了调整,将这些大姜未来的栋梁之才的家人户口也都迁居到龙城,就能进一步聚拢部落内“高素质人才”的人心——通过提供住房、土地、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等来提高这些人对大姜的忠诚度。

  当然,这么做也可以增加龙城的人口数量。

  紧随其后的,就是要扩建龙城的规模。

  必将龙城是大姜的中心城池,将来的人口、规模都不可能小了,所以龙城必须扩建。

  但山谷内的土楼已经住了近两万人了,再住人的话就会显得拥挤。

  所以龙城扩建,就需要向外拓展了。

  而龙城拓展的空间也有,而且条件还很便利。

  省工的做法是直接推倒龙城面前的大森林,在平地起城池。

  这样做省工、省事。

  但还有一种比较费力、耗费工时的做法,那就是依山而建。

  尤其是东山,毗邻东河,如果能在东山上建城,龙城的安全性就会变得很高。

  因为居高临下本就是打仗时候的有利地形。

  而且建在山上的城市也不是没有。

  华夏不多,却也有山城、佳县城,都是地势雄险之地。

  而老外就比较多了。

  在木风的印象里,西方国家,什么古罗马、古爱琴海呀等这些地方在古时很多都是将城池建在高山、峭壁之上。

  因为把城池放在高地,易守难攻。

  所以在很多西方涉及古时的电影里,城池的出现都是建在高山上,一面不是临海就是傍水,城门位于城池的最低、最平处。

  这样的城池即便被攻破,也要面对高处主人的反扑。

  城池建在这样的山上,安全性不用担心。

  唯一麻烦的是高处城池用水问题。

  但是这也难不倒木风。

  无非是城内的蓄水装置跟上罢了。

  这个对于眼下的大姜来说更不是问题,直接城池门口的水库里的水向内城引,再用饮水桥或者水泵往上引水。

  再不济的,就利用他之前做出来的水车。

  这样一来,依据东山、南山建造的山上城,就能与龙城现有的城墙连坐一片。

  到时候大姜只需要将城池接上,一直连到东河就行了。

  届时大姜龙城会是一个一面紧挨着东河高山的山上城,城门处面对的是广阔的大地。

  一座中西结合的城池也会由此建成。

  不敢说是古往今来第一奇怪,绝对也是这个世界第一奇观了。

  占据整座山的城池,想想都激动人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