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3章 贺喜的背后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53章贺喜的背后

  新任湖广巡抚王梦尹,字叔任,北直隶真定府宁晋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此人在朝中混了16年穷京官后,这次是以右佥都御史衔出抚湖广。整个过程平淡无奇,就是京官熬级别终至外放的标准套路。

  有鉴于此,王大巡抚本人还是很好说话的,尤其当朝中大佬来信有所请托,他自然要对素未蒙面的南望南老爷照看一二。赐一副亲笔墨宝用来镇宅,属于正常应对方案。

  能外放的穷京官,一定是个有派系懂做人的穷京官.没派系不懂做人的那种就是个穷京官了。

  巡抚大人应对得当,但是夏口通判袁大人,这次貌似有点应对过头。

  后世改革开放,官员拼命招商引资,之后参加企业开幕仪式,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领导届时多半还要剪彩讲话.这属于配套服务。

  而现如今是十七世纪,是一个讲官威讲官声讲仕林风评的封建官僚社会,不兴改革开放那一套。

  所以夏口通判袁火昌袁大人,这次真过火了。

  通常来说,官员参加“友商”开业,一张名帖就足够,贺客们自然会领悟其中代表的意义。

  如果老爷硬要亲至的话,能被社会接受的最顶格表现,则是青衣软帽,小轿一顶,悄然而来,淡淡道贺.这已经是自家小舅子开业的档次了。

  以上做派不但符合社会期待值,也符合儒家精神。更加重要的是,此举不会在官场留下恶名和蠢名——官员本人亲至所带来的影响力,并不比一张名帖高多少,可是后遗症不少,很容易就被人抓到把柄参课。

  然而这一次客博阁开业,袁通判却是浑然没有在意各种潜规则和后续麻烦。他不但亲身而至,而且身穿官袍,座下八抬官轿,前后差役鸣锣开道,一路呼喝而至,分分钟搏上热搜的架势。

  这才是开始。

  客博阁门前下轿后,方面大耳,留着三缕黑须的袁老爷,不但给闻声出迎的南老爷道喜,还和南老爷当街攀谈,说着好大声的吉祥话,附送仰头大笑,把戏路做了个十足十。

  众多围观的贺客也被袁大人这一套给惊了个十足十。

  那么说了半天,袁通判到底是何许人也?

  在这个时间段,夏口(汉口)镇早已是天下有数的大商埠。身为槽盐槽粮在北中国的官方指定转运枢纽,繁华的汉口和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天下四大名镇。

  然而名声再大,经济再发达,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汉口镇依旧是县级行政单位。

  也就是说,汉口镇理论上,最大的官儿是县太爷。

  没办法,明代皇帝思想僵化,哪怕再繁华,也不会给汉口升档到地级市,县级市也不行。

  当然了,由于汉口日渐增长的工商规模以及随之而来的实际公共服务需求,官府也不可能真撒手不管.毕竟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