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65章:东方罗马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然不如其父皇,但在文治领域,从开发澳州的情况下来看,还是颇有建树的。

  军队是帝国的重要支柱,当年罗马帝国的倒塌,就是因为罗马公珉懒得当兵,士兵多半为蛮族雇佣兵,军队的控制权自然也落到蛮族手里。

  而明帝国部队里蛮族士兵(譬如草原兵)的比例仅占不到十分之一的数量,而且为屯垦制,平时为牧珉,战时为骑兵。

  在高科技武器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时代,骑兵已经沦为了辅助兵种,哪怕有三五十万骑兵,也只能给装甲兵和空军打下手而已。

  通过雇佣兵来撼动明军的根基是不可能成功的,哪怕是混血士兵,其思维模式也已经彻底明化了。

  平时说明语、吃明餐,认为大明帝国的所有都是最好的,将除铁杆盟友国家以外的外国人都视为蛮夷……

  想俘虏的这些俄裔士兵,就是斯拉夫人,在英语里,斯拉夫与奴隶的词根相同,那么很明显,他们就应该且很适合做奴隶。

  放弃种地的机会,又不愿意向大明臣服,如今便是他们应得的下场,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命来找他们了,他们就必须从命,否则便会没命!

  张煌言作为是役的总司令,自然不会让隅顽抗,再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掉。

  因为所有俘虏都是钱,五十万适龄俘虏就意味着两千五百万银币!

  将这笔钱均分的话,便意味着包括倭军士兵在内,每人都能分得一百银币。

  若是算上其他俘虏的话,恐怕不算将领与军官们的那份,普通士兵也能落袋两百银币。

  部署在西部总督区的各部队,都是采用了驻屯模式,大部分士兵均已成家立业。

  张煌言既要确保己方在是役里尽可能地降低伤亡人数,又要让大家尽可能多地赚钱。

  不然好不容易打一次神圣罗马帝国,岂不是让全军上下白忙活了?

  这个所谓的帝国的国库里大概不剩几个钱了,唯一有价值的就是人口了。

  尊师已经知会自己,是役变卖俘虏所得,全部可以用来犒赏全军将士,也包括倭军。

  朝廷是不缺这笔钱的,只要能够在三年之内彻底结束这场战争,就算是给朝廷省钱了。

  因为战争支出的大头是部队在作战时各方面的消耗,而非在战后犒赏参战将士。

  尤其是大明王师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全军的重武器都算是科技装备。

  以“大力神”轰炸机为例,每颗航弹的制造成本就达到三十银币。

  一次挂载二十枚起飞,总计就是价值六百银币的弹药。

  实施一次百机规模的地毯式轰炸,便意味着直接扔下去六万银币!

  效果极其恐怖的千机轰炸,其投弹成本也极其恐怖……

  这还不算燃料消耗、机体折旧、机组成员的工资,以及返航之后的维修保养的相关费用。

  空军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一顿狂轰滥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