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台的都不好惹_权倾南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简单,只要有温饱就可以了,更何况现在大汉可不只是保证他们的温饱问题,从医疗到教育再到商贸,大汉对于他们这些后来者也的确做到了一视同仁。

  巴人子弟想要获得上进之路,也完全没有必要用内外勾结的手段,乖乖的参加科举考试就是。

  杜齐有的时候就很遗憾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机会可以去读书学习,虽然读过几本书,也有能力把整个村寨打点的井井有条,但是巴人的小小村寨到底只是一个再简单和原始不过的小社会罢了,等到自己跟着李荩忱走出大山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广阔,而自己需要去学的又是那么的多。

  之前李荩忱把他从南中调动回来,从封疆大吏变成一个御史,而且甚至还不是御史台的最高官员,杜齐也没有任何的怨言,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足以让自己帮助大汉彻底稳定南中,所以为了让南中各部能够真的过上好日子,自己还不如退位让贤呢。

  到朝堂之上当一个左都御史,既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为西南各部争取到利益,也不至于总是让自己处于无能为力的焦灼之中,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执掌御史台的陈禹,那就更不用说了。

  身为白袍曾经的统领,谁敢没事找他的麻烦?

  御史台这种无异于得罪人的事,放眼天下,似乎还真的就他最合适来做了,即使是杜齐都比不上陈禹够资格。

  至于御史台下面的那些官吏,平时流动性实际上还是很大的,尤其是现在部门之中人员来往调动,保不齐什么时候你就要到御史台去上班,自然也就无所谓会不会影响之后的仕途。

  “那便如此,爱卿今日便可走马上任。”李荩忱笑着说道。

  大汉官吏已经越来越多,人才也不和之前那样,逮到一个,不管是歪瓜裂枣,还是庸庸碌碌,只要能够顶用就行,所以李荩忱对于人才这一方面的留意已经越来越少,或者说他已经不再刻意的插手人才的选拔。

  毕竟也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就一定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也有很多有可能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或是一生奔波,却根本没有机会崭露头角,或是老天爷不公,让他们英年早逝之类的,现在大汉的科举考试对于他们来说自然也是一个机会。

  不过对于那些在历史上真的名扬千古的大佬,李荩忱还是有所上心的,按理说他们自然会展露出自己的才能,不过万一呢?大汉缺了这样的人才岂不是可惜。

  所以对房彦谦,李荩忱虽然没有一直盯着,但是他的一些奏章之类的还是曾经刻意翻阅过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房玄龄的老爹当然那也不是什么等闲人物,陈禹他们推荐房彦谦,李荩忱也是认可的。

  所以他不介意再表示一下对房彦谦的支持。

  房彦谦当即更是感激,再一次郑重拱手。

  而此时一直站在门外的阎毗轻轻敲门:“陛下,西北八百里加急!”

  李荩忱怔了一下,旋即起身。

  乐昌也站起来:“陛下先去,此处仍有臣妾在,内府的几个问题臣妾还想问一问房卿家。”

  李荩忱颔首,西北八百里加急,是败了?

  他的心也跟着敲起鼓来。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