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1章 逛青楼带贾蓉?不可能的_红楼之无双贵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旨到翰林院的时候,大家都有点懵,紧接着下意识的看向贾蓉。

  他们这些人里,能让皇上特意下圣旨来的,只有贾蓉了。

  河道的事,皇上一直没有动静,原先他们以为是永治帝不喜贾蓉,这才刻意遗忘他,如今看来,分明不是这么回事啊。

  而也正如他们猜想的那样,这圣旨就是下给贾蓉的。

  听完圣旨的内容,所有人都惊傻了。

  翰林院侍读学士!

  这特么才刚进翰林就翰林院侍读学士了!!

  他们熬了这么多年,辛苦辛苦也就爬了一两个台阶,原本他们还感觉良好。

  毕竟翰林院三年一散馆,能留到最后,足以证明他们的优异了。

  只要再继续熬下去,将来怎么的也不至于太差。

  就算当不了内阁大臣,也能进内阁参与政务,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初入翰林院,升迁全靠熬资历,这是大家公知的,但现在被贾蓉硬生生打破了。

  还破的很彻底,从六品飙升到从四品。

  尼玛,怪物啊!这还是人吗!!

  众人呆站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偏偏贾蓉做出的功绩,让他们想提出抗议都没法。

  两年前吴郡的饥荒,贾蓉居然也在其中参与了,并且和河道一样,解决方案竟然是他提出来的!

  这小子鬼才啊!吴郡本是个贫瘠之地,却借着那场饥荒整出来的一系列措施,发展那叫一个飞速,短短两年,已有繁荣昌盛之像。

  原本他们还以为只是陆状的功劳,谁知背后出谋划策之人却是贾蓉,陆状不过是个执行者。

  相较于众人的目瞪口呆,贾蓉就淡然多了。

  京城没人知道吴郡之事与自己有关,那是因为离开宣成府之前,贾蓉就特意同陆状说过,饥荒解决,呈递上去的折子不要提及自己半分。

  当然,这不是贾蓉淡泊名利,什么事了拂身去,功名皆浮云。

  而是,若永治帝因此给他赏官,那对他以后的发展会很不利。

  科举入仕,根基才稳固。

  永治帝赏官固然比考科举快捷,但要想攀至高位,却是难了。

  这应该就是范承送给自己的大礼了,不过,他怎么跟陆状勾搭上的?

  自己在宣成府做的那些事,只有陆状知道的一清二楚,也只有他上折子,永治帝才能在这么快的时间里给他封赏,并且不加顾忌的说出来。

  但陆状人在吴郡,离京城远着呢,消息再灵通,这上折子的时间和河道竣工的时间也不可能把握的这么好。

  不是陆状,那就只能是范承了,老狐狸这是一早就算计好了啊。

  引而不发,只等利益最大化,才出手。

  陆状能写这种折子交给范承,两人的关系,还真是匪浅。

  难怪静轩阁这老货会答应收他做弟子,感情是早就知道他无与伦比的优秀了。

  贾蓉扬了扬眉,暗自感叹,魅力太大,真是让人苦恼啊。

  他这感叹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