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王家_大晋皇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理,老夫就蛮不讲理了?

  刘崡笋哼了一声,说道:“将军还是不要太乐观的好,王家高门大户的,还不知道会不会接见我们呢。”

  要是能重来,他绝不会带这二人拜访王家。想起王家那一张张鼻孔对人的脸他就浑身不自在。

  姜承枭微微沉吟,刘崡笋的话倒是给他提了个醒。王家的声望着实不小,若是他们找借口不愿意给粮食他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去长安?现在想想杨太素交给他的这个任务真的不简单。

  身边的李药师同样皱眉不安,弄不到粮食可是大麻烦。

  一行人来到王府前,在守门家仆那儿递了拜帖便下马等候。这个时候姜承枭才将目光放在王家府前的牌匾上,上面就写着“王府”两个字,这倒是让姜承枭有些奇怪了。

  一般来说,像王家这种山东士族三大扛把子之一,怎么也得封一个晋阳县公,以正天下王氏嫡系名声啊。比如他外祖父郑善愿就是荥阳县公,礼部侍郎裴矩就是闻喜县公。这王家怎么特立独行,难不成那位不喜欢王家?

  想到这里,姜承枭莫名的嘿嘿一笑。

  “青雀可是胸有计策?”见姜承枭面露笑容,李药师当即眼中闪过一抹亮色。

  姜承枭淡淡一笑道:“那需要什么计策,王家通情达理,国之柱石,若是知道大军现在的困境,一定会慷慨解囊的。”

  一旁的刘崡笋嗤之以鼻,年初时灾情那么严重,王家都没忘记兼并土地,拿出的赈灾粮食少得可怜,还抢着好名声。

  过了一会儿功夫后,一名中年人出现在姜承枭眼前,此人浓眉大眼十分有神,下颌留着胡须。此人名叫王洵,乃是王祎的二儿子,目前留在晋阳打理族中事务。

  见到刘崡笋之后,王洵当即笑着将他们迎进了偏厅。待刘崡笋说明来意,王洵有些为难道:“不满两位将军,因为年初的一场雪灾,王家到现在也没有恢复元气,目前仅剩下两万石粮食,若是二位将军不嫌少,王家愿意为朝廷出力,这粮食便借给朝廷抗击突厥,也算是王家的一份心意。”

  刘崡笋看了一眼姜承枭,那意思仿佛在说:“看吧,是不是这样。”

  王家说他们只有两万石粮食姜承枭一点儿也不相信,他们一年的收成也不止万石粮食,这老家伙分明是在打发叫花子。

  李药师当即说道:“还请洵公体谅吾等将士,突厥大军未退,后勤辎重若是跟不上会出大事的。”

  王洵蹙眉,生冷道:“你是觉得我在敷衍你?王家现在只有两万石粮食,你若是要,吾现在便差人带你去拿,你若是不要,就请回去吧。”

  李药师正欲开口,姜承枭先他一步开口道:“既然洵公有为难之处我们也要体谅。”

  说完,姜承枭转身看着刘崡笋,说道:“刘大人,还请继续将百姓迁出去。来时杨帅也曾考虑到太原因为雪灾可能已经没有了粮食,现在情况如此我们也无能为力,粮草不足,杨帅说了他会退守太原。吾等既然在此处找不到粮食,也只能去长安求援了。”

  “好。”刘崡笋干净利落的点头配合他。

  李药师一愣,杨帅什么时候说要退守太原了。转念一想他便明白了姜承枭的打算,当即附和道:“现在看来只能如此。”

  王洵没有说话,他怎么会看不出来这年轻的大头兵是在吓唬他。开什么玩笑,就算皇帝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他们王家本来就是受灾严重。

  见王洵丝毫不为所动,姜承枭不免觉得这老东西比刘崡笋难对付。刘崡笋虽然身为太原郡守,但是他背后没有什么刘家给他撑腰,但是这个王洵的背后可是有一个王家。估计这老东西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这样稳如老狗的吧。

  姜承枭道:“既然王家没有粮食,我们也不便在此打搅。药师,你们先去一趟闻喜,看看裴家愿不愿意为国分忧。”

  李药师点点头,说实话他现在也弄不清楚姜承枭究竟什么打算,一会儿去长安,现在又换成闻喜。

  听到闻喜裴家,王洵脸色略微不自然。不过他依旧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端起香茗喝了一口。

  见此,姜承枭彻底的冷了下来,他终于明白王家府前牌匾上怎么不写着“晋阳县公”了。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