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5章 放开漕运限制_朕的大明朕做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被人认出来了,朱由校也就没了继续装的兴趣。

  三两句给兴于世吩咐了从民间收粮的事儿,就带着锦衣卫离去。

  临走之时,朱由校还给陪在身侧的太监吩咐了一句。

  “那个漕运总督赵于逵还没离京吧,让他明天来见朕。”

  赵于逵的确还没离京,他在忙着向度支司讨要银子。

  “臣赵于逵恭请圣安。”

  次日一早,赵玉奎就被太监带着进了西苑,一进御书房,赵于奎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

  没有第一时间让他站起来,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来,绕着这个赵于逵转了起来。

  眼珠转动,赵于逵明显察觉到了皇帝在打量自己。

  “朕安,平身吧。”

  转了一圈后,朱由校满意的在椅子上做了下来。

  皮肤晒的黝黑,身形消瘦,是个务实的官。

  “臣谢陛下隆恩。”

  听到了皇帝的话,赵于逵松了口气,站了起来。

  “这是你的奏本,给朕说说漕运的事儿。”

  将赵于逵前些日子上的奏本丢给他,朱由校看着赵于逵道。

  “从漕运最基础的地方说。”

  “臣遵旨。”

  闻言,赵于逵一躬身,就说了起来。

  大明最初的漕运,是粮长制,每个区域的税粮要运输的目的地不同,由当地田亩最多的人负责征收和运送。

  永乐十二年,迁都之后,北京粮食供给开始困难,漕运就改为了漕军运送,令北京、山东、山西、河南、中都、直隶所属卫所,不分屯守,各选军土,以指挥、千百户率领,都指挥总管,入漕运粮。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支运法,由还在的粮长和漕军共同承担运粮责任,粮长四成,漕军六成。

  第二阶段为兑运法,粮长就近交粮和运费给卫所,然后由漕军运输。

  第三阶段为长运法,官府征粮,漕军直接下江南取粮,粮长连运到卫所都不用了。

  现在,大明使用的就是长运法。

  听完了大明漕运的发展,朱由校沉默了一会儿后,缓声问道。

  “漕运的船呢?”

  “回陛下,漕运所用之船,多由松木、楠木、杉木所制,分为浅船和遮洋船两种,浅船底长五丈二尺,头长九尺五寸。遮洋船底长六丈,头长一丈ー尺。”

  “漕船沿运河而行,每府都有码头,供漕船进行维修。”

  “你前番上奏,讨要银两,说有人公器私用,这个私,是谁啊?”

  停下敲动的手指,朱由校看向赵于逵,幽幽的到。

  “是。。。”

  听到皇帝如此问自己,赵于逵扑通一声贵了下来。

  好一会儿,御书房内都是一阵沉默。

  忍受不住这个寂静,赵于逵抬起头看了眼皇帝,发现皇帝还在看着自己,连忙低下了头。

  “呵呵呵。”

  看着赵于逵这个样子,朱由校冷笑两声。

  “让朕猜猜,你说的,是前任漕运总督,李三才吧。”

  “回陛下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