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 将领人选_女穿男:世家庶子成长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贪生怕死的懦夫,赌他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现在看来,他赌对了。

  景丰帝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威严的目光扫过群臣,声音缓慢而坚定:“诸卿的顾虑,朕都知道。可若是大同镇没有守住,宣府镇也就危在旦夕,纵然居庸关是易守难攻的天险,又能支撑多久?到那时候,即便京城得以保全,又有何用?能够抵得住鞑靼人的铁骑吗?”

  “难不成还真要令百年前的京城保卫战重演?可朕自认为比不上英明果决的景宗皇帝,朝中更没有如于廷益那般的不世能臣,怕是不能如先祖一般,成功守住京城。”

  景丰帝眸子一暗,语气凉了下来:“与其到时候再匆匆忙忙地南下避祸,偏安一隅苟延残喘。不如从现在开始就拼尽全力,集结军队北上支援大同镇,将鞑靼人彻底堵死在长城以外!”

  看着早已默默跪了一地的百官,景丰帝下定决心,不容置疑地说道:“就依顾卿所言,从京营部队中抽调十万精锐,再辅以附近卫所的两万屯兵,一共十二万人马,全部支援大同镇。至于粮草军费,户部能拿多少拿多少,剩下的部分,由朕的内库补足。”

  景丰帝一锤定音,亲自将所有反对杂声全部挡了回去,群臣自然不会再没眼色地和他对着干,于是俯身齐拜,恭声应道:“陛下英明!”

  敲定了支援的军队,事情还没完,要知道大同镇除了缺兵,还缺一名坐镇的主将。

  这名主将不仅要能够挑起大梁,独当一面,更要有与鞑靼人多次交手的经验,熟悉其作战方式和进攻习惯。除此之外,由于边关各守将大多出自定国公麾下,所以为了与边镇将领之间配合得当,此人最好还与定国公有一定的渊源,如此方能最大程度上安抚军心,稳住局势。

  这样一来,可选的范围就很小了,群臣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突然,吏部侍郎钱颂上前进言:“陛下,臣认为原京卫指挥佥事楚荆,可堪一用。”

  感受到周围投过来的狐疑目光,钱颂神色坦然,说话不紧不慢:“一则,楚荆出身于铁骑营,是定国公的老部下,对鞑靼人极为熟悉;二则,楚荆原本就供职于京营,统领起京卫部队来轻车熟路。况且他如今正丁忧在乡,不必顾及其原本职务是否受影响,便能直接起用,可谓是最佳人选。”

  兵部尚书面露犹豫,踌躇道:“可楚荆久未在边关领兵,即便与定国公一系的将领还算得上熟识,但底下的士兵却未必能够认可他,此前他又常居京城,功绩不显,如何服众?”

  边关将士都是在刀山火海里锤炼出来的铮铮男儿,心气高傲得很,要想让获得他们的认可,不仅要有赫赫的战功,更要有如定国公、杨茂那般身先士卒的勇气决心,如此才配得上他们以命相随。

  楚荆已经多年未曾驻守边关,底下的士兵却早换了一拨又一拨,纵然他一身统兵作战的本事尚在,但没有和士兵们建立起过命的生死情谊,仍然难以令他们信服。

  想到这一层,众人都有些忧虑,纷纷沉默下来。

  此时,大学士方述站出列来,朝着景丰帝朗声道:“陛下,臣有一人选,若让其坐镇军中,辅佐楚荆,必然能够稳定人心,令行景从。”

  听到方述随后说出的那个名字,景丰帝目露狐疑:“你确定?他才多大?”

  方述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道:“年纪虽小,但本事并不小。何况以他的身份,就算他什么都不做,光是站在军中,就足够使将士安心。”

  景丰帝闻言眸色闪了几闪,终究还是说道:“那好吧,就他了。”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