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章 寒风冷雪何时去,戮力同心_大明:刚立皇太孙,朱瞻基哭晕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切如朱乐所说。

  汉王监国,每日持刀面见朝臣。

  为了尽快更换军士冬装、器械,他不惜拿出吃空饷所得的钱财,并且让所有大臣、皇室子弟捐款。

  若有不从,必持刀威胁。

  如此行径,搞得朝堂乌烟瘴气,皇室子弟敢怒不敢言。

  紧接着。

  山东大旱,土地颗粒无收,流民四起。

  哪怕是南京距离山东甚远,依旧陆续出现逃难的流民。

  这让朱棣在鸡鸣寺躲不住了。

  回宫后,朱棣第一时间检查朱高煦监国期间的奏疏。

  尚书房内。

  “山东大旱,饿殍遍野,为何不赈灾?”将奏折扔到朱高煦的跟前,朱棣大声质问。

  “爹,不是我不赈灾,而是没钱啊!”朱高煦回道。

  “边关将士的冬衣,为何还没更换完毕?”朱棣又问。

  “钱不够。”

  “编写永乐大典,为何停滞?”

  “也是因为没钱。”

  “太子同样监国,为何事情井井有条?!”

  “……”

  朱高煦没话说了啊。

  看着这个最像自己的儿子,朱棣失望至极。

  他料到朱高煦监国,必没有朱高炽那般才干。

  却万万没想到。

  才短短月余功夫,朱高煦竟连永乐大典都停了啊!

  这让他死去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失望摇头后,朱棣语气又加重了几分

  “知道山东为什么不下雨吗?就是因为你才不配位,监国失职!!”

  ……

  ……

  对于宫内发生的事,朱乐并没有心情关注。

  此时他正带着宅院的侍女家仆,在城外施粥,救济灾民。

  “都别急!排好队!”

  “每人一碗,妇孺儿童优先!”

  “为什么?”

  “因为这是我家公子说的!”

  “……”

  孙若微与几名侍女一同施粥,不停大喊道。

  朱乐站在她们身后,身边围着十几名健壮的家仆。

  看着眼前的流民,朱乐表情凝重。

  就连南京都已开始流民,山东那边的干旱,恐怕比他想象中严重。

  朱乐不是圣人。

  但让他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流民挨饿,无动于衷。

  这,他做不到。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目前能做的事情很少,只能略尽绵薄之力。

  很快,准备的稠粥见底,朱乐吩咐下人们收拾一番后,准备明日再来。

  正准备离开时。

  不远处施粥铺的一对夫妇,引起了朱乐的注意。

  这两人都身着华服,年约三十出头。

  男的身宽体胖,明明已累的大喘粗气,却依旧坚持亲自给灾民施粥。

  女的身材匀称,神情悲天悯人。

  若是朱瞻基在此,必能一眼认出。

  这两人,不正是当朝太子以及太子妃,也就是他的父母亲吗?

  堂堂太子,居然亲自给流民施粥?

  此事对于别人而言,或许觉得匪夷所思。

  但对未来的仁宗皇帝朱高炽而言,却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不愿假借他人之手。

  朱乐远远的打量朱高炽夫妇,莫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