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四章 回家练毛笔字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指压住嘴唇,眼睛正在专注地盯视着前方,左手正悄悄伸向他那爱情之箭的箭囊。

  “这是尊称为“危险的丘比特”的裸瓷雕塑,18世纪法国塞夫勒皇家瓷器厂的制品,仿大理石的效果,是埃特涅-毛里斯-法孔设计的。”

  看张楠有兴趣,边上的农博升说了句。

  “裸瓷?”

  “我们华夏不兴这个,就是不上釉直接把素胎放炉子里烧,欧洲人有段时间流行。”

  “哦。对了,农馆长,我记得那个塞夫勒瓷厂好像很有名,是路易十五的御用瓷厂是吧?”

  “也不完全是,那个瓷厂有点像我们景德镇的官窑,制造的大量瓷器基本上提供给了法国和欧洲的上流社会,不单单是国王宫廷用,还是有点知名度的。”

  张楠缺少欧洲古董的知识,而农馆长在这方面是强项,就多问了几句。

  原来自17世纪后期开始,因晶莹、洁白而半透明的东方瓷器在欧洲的出现,德意志各国、奥地利、意大利各城邦、法国、英国、荷兰等多国沉浸在发现制瓷奥秘的狂热竞赛中。

  1709年德国麦森瓷厂首先成功试制了类似东方瓷器的硬质瓷器,而在法国,在1745年,路易十五授与塞夫勒皇家瓷厂的前身、建立于1740年的万塞纳陶瓷厂特别许可,并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烧制瓷器:早期产品主要是仿制德国麦森瓷器以及中国与日本瓷器。

  后来在获得路易十五情-妇蓬巴杜夫人的支持后,1756年,工厂迁移到了塞纳河边巴黎西南面的小镇塞夫勒。

  瓷厂离凡尔赛相距不远,更便于蓬巴杜夫人对皇家瓷厂生产与管理的直接参与:因瓷厂财务不断出现问题,1759年蓬巴杜夫人出资购买了瓷厂的全部产权,皇家瓷厂的冠名一直延续到1793年法国大革命。

  “得,原来是路易十五情-妇的厂子。”

  “小张,你可别看不起这个小丘比特,当初的价格估计都要几个金路易。”

  “那倒是不便宜,我可要不起。”张楠开玩笑道。

  “不贵,那会的法国人刮着股疯狂迷恋罗马与希腊雕塑的风,这种-裸-瓷其实就是当古罗马雕塑的复制品,那会比希腊的大理石雕塑便宜。

  送你了,就个小东西而已,放外面一块钱都没人要。”

  农馆长说的是实话:如今的华夏人大概除了那些穿喇叭裤的,谁会花1块钱买这东西?

  上头只有在底座上有个制造厂的厂徽和1760的字样,除了农馆长,全国估计能认出那个徽记来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至于在国外能值多少?

  农馆长不关心:批量制造的东西还能贵出个天去?

  张楠也不多说:乾隆官窑碗十几块一个,这行情你还能指望农馆长怎么来个举一反三?

  “法国官窑”也就这样了。

  把小丘比特递给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