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68章 狗牙啃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没辙了,像一种叫德涅尔币的银币,那时候在欧洲已经大规模流通了几百年,有不少国家铸造、翻铸。

  照理一枚‘标准’的德涅尔币理论上应该含银1.2到1.4克,但到了13世纪那会,在意大利市面上最好的德涅尔币含银量最多也就0.25克,绝大部分已经是铜,都不能叫是银币。

  那时候做大点的生意用到的硬币数量多到吓人,没办法,那些商人就想出以马克为单位重量的银锭或银条作为交换物,1个银条相当于2400多个德涅尔。”

  当时查理兹-塞隆还问了个问题:“马克是重量单位?

  有多重?”

  他是南非人,可没学过多少欧洲的古代史,到了美国后更是如此:有个私人文物收藏多到难以计数的哥哥,她对历史课真没多少兴趣,回家听哥哥说就行了。

  再说了,庄园里货真价实的历史专家就有两个,水平比学校里的历史老师还要高——她只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对课本不怎么感冒。

  “古代欧洲的货币计量单位,一开始的时候相当于8金衡盎司的纯银,也就是现在的249克,后来演变成了半磅。

  当初整个西欧都在用‘马克’做货币重量单位,1192年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在德意志被俘之后,就是向神圣罗马帝国支付了15万马克的赎金后才被释放,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三十七吨半白银。

  不过后来这个马克的重量在欧洲各个地区也有些变化,比如维也纳马克大概是280克,普鲁士马克233克多,而葡萄牙和西班牙马克是230克的样子。

  这些银条应该都算是一马克重,烧一烧是看大概的纯度,再说下边不是还有嘛。”

  张楠当时还有另一个想法:不知道说当时的欧洲人笨呢,还是精明过了头——华夏这样重量体积的银条或者银锭是一定会在上头标明铸造时间、铸造方是谁,少不了的还有大概的纯度。

  西方古人就让银条上头光板,恶意猜想大概是纯度不够想蒙人,还是整个欧洲世界都在这么干!

  够坏的!

  善意猜想嘛...

  一帮傻缺,简单的刻字手段都不用,活该每次交易都得担心收到劣质货币,甚至是碰到假货。

  “这上头这么还有这么多大口子,好端端的银条弄成这样丑死了。”

  小妮子是个审美达人,对一切长得丑的贵金属制品都非常排斥,这两根银条长得就像狗啃过一样,看着就别扭。

  张楠笑笑:“我用喷灯是工地里就有,白银时间一长表面会氧化,碰到盐和酸变得更快。

  一烧就变白,这些银条的含银量我看都超过9成,应该是当初德国南部、波西米亚或者匈牙利生产的高质量银条。

  七八百年前的商人手头没喷灯,找铁匠铺也不方便,检验银条的纯度你说用什么办法最简单?”

  查莉不是小傻蛋,立刻明白了这些银条上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狗牙缺”。

  “呵呵”笑笑,“砍一刀呗。”

  对了,中世纪的商人们就是这样检验表面变色严重的银条、银锭的。

  刮一刮重量会变轻,但这砍一刀或者砍一斧子的损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虽然一根银条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需要砍一刀检验,因为银子不会短时间内就变色。

  但这时间一长,这些当作货币的一马克银条基本上都变成了“狗牙啃”。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