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九十三节 制度(2)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长城脚下的高速机动轨道网络。

  或者,拿这笔钱,打造一支无敌舰队,去霓虹把霓虹的金矿跟银矿给挖回来,仅此一项的收益,大概够刘彻跟匈奴的战争全部开销了。

  反正。现在霓虹列岛。全是野人,哦,可能还有徐福舰队的后人……

  不过,这样恰好证明了,霓虹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不管怎么说,刘彻现在这个说法,还是很对头,也很对士大夫们胃口的。

  自己的学生。来长安,进入太学深造。然后,通过考举,进入仕途,碾压一切,这样的美丽未来,让很多人都觉得很不错。

  “其二:关内侯以上及两千石以上大臣勋贵,每岁可推荐三人进入太学入读,左庶长及千石以上官员勋贵,每岁可推荐一人!”刘彻接着道。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贵族跟官员,理所当然的拥有这样的特权。

  不给他们,才奇怪了。

  “其三:郡国所举力田,及地方所举荐之贤达,可入太学深造之,待太学毕业,再授予官职!”刘彻淡淡的宣布这个决定。

  这就更没有人有异议了。

  倒是,地方举荐的贤达,也要进入太学深造后,得到承认,才能授予官职,让不少人闻出了些什么味道。

  “恐怕日后,举荐之路,将要断绝,陛下可能决定了,日后仕途,必须经过考举……”无数人心里想着。

  不过,这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考举是今上的大政,而且,实际效果,众所共睹,比以往的举荐,效率更高,发现和获得人才的几率也更高。

  既然如此,那么,陛下弃举荐而用考举也就非常正常了。

  “其四:疫于王事,死王事,及战没沙场之将官尉佐,忠臣之后,其长子可递交申请入读太学,有司不得阻碍!”刘彻又道。

  这更没有疑问了。

  谁都知道,刘彻在上林苑,起了个别苑,专门教导和抚养那些失去父亲的遗孤。

  这些人,是真正的天子羽翼,太学欢迎他们还来不及,怎么会阻碍呢?

  “其五:其他特殊情况的入读者,如藩国夷狄之学生,入读太学,需经丞相批准!”刘彻最后说道。

  夷狄藩国的学生?

  儒家的博士们,顿时就高兴了起来。

  他们最喜欢这样的学生了,他们也最热衷将先圣的理念跟思想,传播到全世界去。

  教化四夷,最终天下大同,这是儒家最高的理想!

  但他们不知道,其实,最初,按照刘彻的想法,这些夷狄跟藩国的学生,是要严格控制的,必须要指定住所,指定课本跟指定老师,且不许跟其他人交流。

  但,经过长久的思考后,刘彻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刘彻发现,假如他这样做,除了让那些留学生产生疏离感,认为被歧视外,不会产生更多效果。

  作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必须要有一定的胸怀来容纳夷狄。

  当然了,一些涉及保密跟安全的东西(兵书、军事制度跟经济政治原则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不能教的。

  但其他的寻常的东西,就无所谓了。

  所谓,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刘彻并不觉得,现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夷狄贵族,是不能被同化的。

  如今的中国,对于四夷部族,可是比后世的米帝更强盛更先进更伟大和更富裕的****上国。

  漫长的历史,也证明了,从来没有什么夷狄异族的贵族来了中国后,不被同化的。

  不过,自然,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入读太学的。

  起码,你的国家得是承认长安宗主国,而且,恭顺的沿用中国文字、制度跟服饰,认同中国理念,并且得到了刘彻册封的。(未完待续。)

  ps:第二更,ps:上一节有个bug,孔安国伪造的应该是古文尚书,俺打错了~

  另外,此时,伏生应该是活着的。

  当然,后来授予孔安国尚书的那位伏生,就应该是小伏生了,也就是伏生的儿子~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