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猝然发作,毕竟众人能有今日,全是由于贾诩当初的提议,等若是贾诩一言救了十万人的性命,是故谁也不能不给贾诩面子。

  果然,素来倾慕贾诩的校尉张济是胡轸背后第一个返身回座席的人,接着便是郭汜,最后再是一脸阴沉无奈的李傕,徒留胡轸与杨定在场上。

  贾诩也不管胡轸的脸色一会青一会白,径直向蔡邕问道:“在下有几个问题,还请蔡公解惑。”

  蔡邕刚从那一场紧张刺激的局势中回过神来,此时见到是贾诩发言,立即打起精神应对,这可是临行前皇帝点名要重视的人物,不可丝毫马虎了:“不敢,讨虏校尉有话尽管说,只要不涉及朝廷机密,老夫知无不言。”

  “其实也不是什么机密。”贾诩捋须笑道:“在下只是有些不明白,为何蔡公刚才自始至终,但说国家,却只字不提王司徒?”

  看着众人都是一副紧张关切的神情,蔡邕哑然失笑,道:“原来是这样,是老夫一时糊涂,倒忘记跟诸位说清了。”

  “王司徒因为屡出乱命、违抗圣意,经太尉马公与前将军赵公联名上奏,陛下允准,遂将王司徒罢黜。”蔡邕补充道:“如今朝廷已经是由陛下亲政,太尉马公与新任司徒、也就是前将军赵公录尚书事。朝中形势大变,再也不是如诸位所言是并州人掌权,有意敌视凉州人的局面了。朝廷如陛下所说,已经拨乱反正,愿意改正前过,诸位还有什么不满的呢?”

  帐中一片寂静,良久之后,樊稠不可置信的说道:“王允、王司徒、被罢免了?”

  蔡邕点点头,表示肯定。

  不仅是樊稠,就连李傕也是目瞪口呆,在他们眼中,王允权势正炽,朝中无人可匹敌,没想到短短一个月,王允说败就败了。

  “这是怎么回事!”李傕不可置信的说道;“论权势,朝中还有谁能敌过王司徒?你说太尉马公,难道是马日磾?这不可能,你一定是在蒙骗于我!”

  胡轸冷眼瞧着李傕的失态,冷静的说道:“不论王允是否真的下狱,须知我等起兵一是为了求朝廷赦免,二来是为了给太师报仇。试问蔡公,太师匡扶社稷、有功于国家,因犯了何罪,敢让王允不告而诛?”

  “董卓与王允各有功过,如何定论,自有朝廷决断。”种邵说道。

  “无论如何,太师未经审讯,无故被杀,足以证明王允藐视国法,肆意弄权。此等奸贼,不明正典刑于天下,难以彰显朝廷之明。”胡轸此时索性不再去想王允的倒台究竟是不是阴谋,他只想尽可能的阻止西凉军中的分化以及朝廷对军中骑墙派的拉拢。

  对此,他想了个自认为让朝廷很为难的条件:“若是朝廷能斩杀王允,宣告其罪,我等自然再无话讲。”

  “没错,要我等归顺也可以,先杀王允,不然我看不到朝廷的诚意!”李傕补充道。

  无论归顺与否,只要朝廷杀了王允,便是如去一臂,不仅对其声望还是实力都是重大打击。

  在这个事上,樊稠毕竟与董卓有恩,也同意两人的意见。

  贾诩在得知朝中局势变化之后,继续陷入沉思,其实心里的立场早已开始逐渐转变。

  种邵在一旁大怒,在他看来朝廷主动提出赦免已经是法外开恩,这伙人不思体恤,俯首认罪倒罢了,居然还敢提条件?

  还是蔡邕老成,他拦下了种邵,缓缓说道:“兹事体大,须得让老夫派人回去与陛下商议才行。”

  李傕以为是要回去找马日磾或者赵谦做主,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同意让种邵独自回城,却把蔡邕等一行人名为招待、实为软禁的留在了营中。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