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启聩振聋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晰

  他揣摩出皇帝今天特意派亲信黄门来见他大概是什么意思,是想暗示他因病离职,把三公的位置腾出来让给别人。可这么做,皇帝开出的条件又是什么?总不至于妄想着让赵谦白白送出权位吧?

  除此之外,皇帝正陷入因盐铁而导致的不利局面之中,正是寻求在朝中说话尚有分量的赵谦支持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暗示赵谦退出,若无别的理由,那简直就是招臭棋。

  以赵谦对皇帝的了解,对方一定在事先开出了极为优渥的条件与暗示,否则绝不会这么做,更不会借穆顺的口来提醒他。

  赵谦努力思索着自己是否错过了某件极为重要的讯息,他这些天卧病在床,整日昏睡,早已不曾过问政事。此时他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纰漏,只得继续问道:“陛下在提议重设盐铁之后,还做过什么事?去过什么地方?下过什么诏书?”

  他知道皇帝做事喜好步步为营,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会酝酿出极大的变化。这样做的好处是深思熟虑,旁人看不透皇帝布局,只能感叹圣心难测,由此愈加敬畏;坏处却是让支持者很难判断、解读皇帝背后的用意。

  皇帝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每次要么是当面暗示,要么是若有若无的作出提醒,就比如今天派来的穆顺。

  赵温身为卫尉、外朝官,平常无事根本不能出现在皇帝左右,再加上皇帝对自己的隐私看管极严、不许近侍乱传,所以哪怕是与他相善的秘书郎王粲,也不能毫无顾忌的告诉他全部。对此,赵温只得从自己伴随皇帝的几次出行中找寻蛛丝马迹:“陛下这些天除了去上林苑练习骑射以外,也没去什么地方……对了,陛下前天去了明光宫。”

  “明光宫荒废两百多年,破砖烂瓦,有什么好看的?”说到这里,赵谦又补了一句:“陛下这是去第三次了吧?”

  赵温说道:“喏,哪里本来荒芜一片,直到陛下这次去了之后,京兆尹崔公和长安令王凌才征役清理,打算在原来的台基上修间小殿。”

  “这是劳民之举。”赵谦说道:“若是无人反对,则必有蹊跷之处。”

  “是了!”赵温突然想起一事,拊掌道:“陛下数日之前,让太常种公去了趟宣平门。”

  宣平门就在明光宫附近,赵谦深觉这二者有什么联系,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尽量提起精神说道:“种拂?这是做什么?”

  “三辅及弘农等地近来举荐了六十余儒生,陛下让太常去宣平城楼当场策试,择优录入为官。”

  “可有说授予何职?”赵谦追问道。

  这只是很寻常的举动,也没有皇帝直接参与,所以被赵温无意间忽视。他这时咂摸出其间滋味了,说道:“上第者拜为郎中,次第者为太子舍人,至于末第者,尚未安置。”

  紧接着,赵温迟疑道:“这好像是”

  “太学的岁试之法!”赵谦顿时激动的抢话道,说着便喘起了粗气,好半会才难受的说道:“无论是让太常种拂做主试人,还是对参与者安排官职,无不是仿照以往朝廷对太学生岁试的成例。”

  太学在董卓迁都长安之后,就已经名存实亡,难道陛下此举有兴复太学的意思?

  还未等赵温反应过来,手腕突然被赵谦狠狠攥住。

  只见赵谦虚弱的喘着气,眼神难得的凌厉:“你这几天一定要看准时机,代我上书请辞!”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