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9章 【自以为是】_港岛家族的诞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叹道。

  他有时候在想,如果自己有林志超的运气,一定能在地产领域做得更好。但他一直总是感觉,自己总是晚一步。

  当然,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他进入地产时,实力属于微不足道的一家企业。

  置地的会议室。

  纽壁坚和鲍富达等人也正在讨论‘遮打站上盖发展权’的投标事宜,怡和系内部对这次投标非常重视。

  当年,置地丢失‘中环地王(维港中心)’,如今看来是非常不划算的。中环的商业地皮已经涨至1万港币每平方尺以上,此时维港中心的地皮费用就价值7亿港币,已经升值一倍出头。

  维港中心的写字楼面积是70万平方尺,租金是10元每平方尺,仅每年的租金便可以达到8000万港币。

  怡和系不后悔,那都是假的。

  不过当年做主的凯瑟克家族,谁也不可能找他们的麻烦,而且当时大家也认为怡和系不宜和林志超火拼。

  如今‘遮打站上盖发展权’招标,怡和系再次非常重视,决定全力以赴。而此时怡和系三家企业的大班,都是非凯瑟克家族——纽壁坚,鲍富达则为置地的副总经理(二把手)。

  纽壁坚说道:“这次竞投,我们置地依旧占据着优势,置地的中区重建计划已经已经取得成效,新历山大厦去年已经落成,并取得满租的成果。若是这个标投中,我们便可以将中环连成一片。”

  他已经当了两年的怡和系首脑,非常享受大权在握的滋味,所以并没有将长江实业集团放在心上。长江实业集团在这个区域的实力,没有置地厉害。

  鲍富达说道:“地铁公司意图是通过‘车站上盖发展权’的收益,来进行地铁修建费用的筹集,他们还缺现金。”

  他也认真研究过地铁公司的意图,所以道出关键点。

  纽壁坚说道:“地铁公司确实缺现金,但我认为收租更能符合双方的长久利益,这一点我们可以标书里面详细的解释。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搞一个新合作模式——那就是组建合资公司,这间合资公司先以2亿港币的代价,买下地铁公司手中的地皮,接下来再透过贷款的方式承建,后期则通过收租偿还贷款和收益.这样一来,地铁公司一开始实际获得我们1亿港币的现金,也能缓解他们的财务紧张。”

  他坚持置地的传统模式,那就是重视收租;包括九龙仓集团也是如此,全部作为收租用途。

  置地为什么能在香港称霸上百年,根本原因就是靠着收租达到的。

  所以,不管是纽壁坚,还是其他怡和系高层,都认可这个。

  不过,鲍富达是最近几年进来的,他原来是港府高级公务员,他个人认为置地的经营方式已经过时,否则为什么会被长江实业集团超越,甚至连新鸿基地产等其他华资公司,也有追赶的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